摘要 UMTS是目前最具影響力的3G標準,文章介紹了UMTS的兩個演進版本——長期演進(LTE)和HSPA演進(HSPA+)的標準化現狀,展望了UMTS標準向更遠期的IMT-Advanced技術演進的可能路線,分析了多種演進路線,以及不同類型運營商可能的選擇。
?。?)其他技術選擇和系統設計
LTE在MIMO技術的討論上碰到了較大的困難。3GPP在MIMO技術的采用上一貫比較謹慎,在CDMA系統是否采用MIMO技術的問題上長期難以決定(近期才有所突破)。
3、HSPA演進技術
HSPA的進一步演進和增強(HSPA+)是3GPP RAN啟動一個新的研究項目。這個研究項目的目的是明確HSPA+將要達到的目標、包含的研究內容及和現有研究項目和工作項目的關系,此項目僅針對FDD系統。目前對HSPA+項目的研究范疇還沒有形成完全一致的意見,但初步確定了一些HSPA+的基本需求:
?。?)結構方面需求
◆提供低復雜度、低成本的從HSPA向SAE/LTE平滑演進的路徑;
◆降低用戶面延遲(針對現有的和R7以后的終端);
◆降低控制面延遲(對R7以后的終端,假如有成本的有效方法,也對現有終端);
◆考慮簡化/減少節點數量;
◆考慮將HSPA+RAN連接到SAE CN上(用戶面和/或控制面);
◆應該考慮和非3GPP系統間的移動性;
◆考慮用CS域支持原有的CS業務;
◆考慮降低網絡成本。
?。?)空口方面
◆考慮提高頻譜效率的方法;
◆降低用戶面延遲(針對現有的和R7以后的終端);
◆降低控制面延遲(對R7以后的終端,假如有成本的有效方法,也對現有終端);
◆保持和現有終端兼容的方式考慮如何提供高效的QoS支持;
◆需要考慮是否能現有終端或R7以后的終端帶來改進;
◆對終端的任何改變都應該盡可能多地在原有的測試工作的基礎上發展。
(3)HSPA+系統需要滿足的限制
◆應可以利用現有的R7 RAN結構,但假如支持和R7結構的完全互聯,應考慮改變結構的建議。
◆假如可以帶來顯著的性能增益并可以低復雜度的向SAE/LTE演進,可以重新考慮RAN和CN的功能劃分。
◆應盡可能減小對NodeB的影響,答應簡單的升級和硬件的再利用。但不排除通過硬件升級支持額外的功能(如提高處理能力和RNC功能等)。
◆應盡可能減小對UE的影響,尤其是控制復雜度。
◆R99和現有HSPA UE應可以和HSPA+終端共享載波,且不帶來性能損失。
◆系統內和系統間的移動性性能不應比R7更差。
HSPA+的主要工作較多的集中在RAN2工作組。在物理層方面,主要將利用目前正在開展的幾項研究,如分組數據用戶的連續連接、MIMO等。另外,還可以考慮采用更高階的調制方式等技術提高系統性能。
4、3GPP的IMT-Advanced之路
3GPP是否會成為指定IMT-Advanced標準的標準化組織之一,尚不能確定。假如3GPP繼續承擔歐洲IMT-Advanced標準的制定任務,預計3GPP會基于LTE系統研發IMT-Advanced系統。由于LTE系統已經具有B3G技術的很多主要特性,LTE的核心技術很能會被沿用到IMT-Advanced系統中,同時增加對超大系統帶寬(100 MHz)的支持,對多頻異構系統的支持,采用中繼和頻譜共享等技術,形成和LTE系統后向兼容的IMT-Advanced技術方案。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