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的最初打算是給無線終端提供高速不間斷的上網能力,但由于技術和成本的內在矛盾,這一目標還遙不可及。
冷不丁冒出來的WLAN,讓無線終端先實現了高速上網。
從去年開始越來越火的WLAN(無線局域網),解決的絕不僅僅是局域網無線化的問題。同移動ip相結合,WLAN能提供更誘人的應用,比如隨時隨地實現高速數據連接,以及隨之而來的各種便利應用。雖然有線的資源是無限,而無線資源是有限,但以WLAN為代表的無線寬帶網技術將無線和有線無縫地結合起來,從而創造出無限資源和無限應用。
定位于短距離寬帶覆蓋
無線寬帶網是較無線局域網范圍更廣的概念,它囊括了短距離高速無線傳輸的所有技術,如WLAN技術、藍牙技術、DSRC(專用短距通信,工作頻率5.9GHz)技術等等。所有這些技術涵蓋了百米以內的無線通信,服務于隨時隨地高速上網的服務。
無線寬帶網定位于短距離寬帶覆蓋。相對于GSM和CDMA等公眾無線網絡技術而言,無線寬帶網所在頻段更高(如2.4GHz),并且由于功率所限,僅限于較小范圍,如數米到百米左右,但可獲得極高的數據速率,如802.11b的11Mbps。但是,無線寬帶網可以利用已經鋪設完備的有線基礎設施,達到更廣范圍寬帶傳輸的目的。而無線公網雖然在網絡協議層有更好的適應性,但卻存在內部的接入瓶頸(如在PDSN或GGSN處),這是除信道資源外另一個限制因素。
以WLAN為代表的無線寬帶網,從理論上講,并不能滿足徹底的移動性,例如,超高速移動時,現有移動IP技術滿足不了高速子網切換的要求。但實際應用中,用戶更傾向于固定在某處上網,進行高速的數據傳輸,例如車載設備在某收費站下載當地的電子地圖,這時,車載設備的IP地址可以作為其身份的表征,而此過程利用了移動IP,但是在靜止而非高速移動的情況下進行。
資源、價格處處占先
3G的主要目標是使用戶終端能連續地保持與數據網的連接,當然最好是高速寬帶連接。但由于信道資源的有限性,以及語音和數據共享信道的特性,數據連接一般不大可能保持高速水平。因此,3G的困難在于其技術很難達到預定目標,因為這一目標幾乎需要無限的帶寬資源。而在公眾無線網技術背景下,平均帶寬資源(頻段資源)是極其有限的。此外,3G網絡建設需要全網設備同時升級或更新,一次性投資太大,建設周期太長。
無線寬帶網+移動IP方式+固定光纖網,就資源的無限性講,已足以構成對于3G的威脅。從技術上講,要害的移動IP技術已經獲得成功部署,目前要做的是進一步提高移動IP的反應能力。這種能力上的升級并不違反RFC的規定,例如,移動IP的外部代理(FA)可以采用層次結構實現方法,其結果是減少移動終端和家鄉代理的消息交換,從而既減少了帶寬消耗,也提高了反應能力。
從價格而言,無線寬帶網只需十分價廉的接入點(AP),而無需昂貴的基站;運營商在部署無線寬帶網時,可以采取按需建網的策略,先在機場、商廈等熱點地區架設訪問點,隨業務的展開,再逐步擴大覆蓋范圍。這樣不僅建設速度快,而且總體成本也得到嚴格控制。此外,移動終端設備也相對要便宜許多。無線寬帶網的諸多優勢注定要分3G一杯羹。
與3G并存的應用模式
雖然無線寬帶網較之于無線公眾網具有好得多的性價比,必將分流3G的大量業務,但是,3G公眾網具有更好的覆蓋性和安全性,并隨著技術和性能的提高,仍然具有良好的可用性。故無線寬帶技術與3G公眾網只能是競爭加共存的關系,就像是蜂窩移動網技術相對于衛星移動通信技術。運營商及用戶將在速度、可用性和價格之間取得平衡。
具體而言,無線寬帶網更適合于普通的寬帶上網應用,同時滿足寬帶接入和移動要求,典型應用包括視頻服務、文件傳輸、大型互動游戲等實時應用。而3G公眾網則更適合安全性要求高和更廣地域范圍的無線互聯應用,如網上交易、機密函件收發和國際商務漫游等。
無線寬帶產品有待穩定
無線寬帶網技術還處于技術的迅速增長期。代表性技術WLAN的產品短短兩年已經歷了兩個階段,以802.11和802.11b(+)為代表,速度分別為2Mbps和11/22Mbps。2003年,54Mbps的802.11g將標志著WLAN進入第三階段。多數廠家,如Intersil、TI、Broadcom和Agere等芯片商已推出802.11g產品,而Broadcom和Linksys等早已率先推出終端產品。待5月份802.11g正式規格出臺后,必將有更多802.11g或者兼容802.11b等的雙模產品問世。
可以看出,無線寬帶網現階段的一個重要任務是維持產品的兼容性和互通性:既要保證技術上具有多模性以保證廣泛可用,同時也要將成本維持在一個有競爭力的水平。這無疑是對產品研發的一大挑戰。但隨著電信運營商、PC商,以及上下游產品制造商對無線寬帶網日益重視和加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