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推進WiMAX技術應用為己任的WiMAX論壇宣稱這一技術將是一種"僅次于DSL和Cable Modem的第三類寬帶接入技術",并將2005年定位為"WiMAX年",認為明年將是WiMAX技術市場步入快速成長的一年。市場調研究機構Visant Strategies公司則預計,2008年,全球WiMAX產品銷售總額將可望突破10億美元;另一家調研機構ABI公司也預計,2008年,全球寬帶無線設備銷售收入將達15億美元,其中大部分來自于WiMAX設備。一時間,WiMAX似乎已將來自業內觀察家、設備供給商、服務商和用戶的萬千寵愛集于一身,儼然已成為未來主流無線技術的不二之選。不僅鋒頭壓過了近年被熱炒的Wi-Fi無線LAN技術,而且許多人還認定這一技術還將會在移動通信技術領域大顯身手,甚至可能成為第三代3G無線技術的終結者。
3G為無線運營商編織了美好的商機展望,尤其是移動媒體行業受益不少;因為自3G開始之后,許多服務應運而生譬如MMS服務、移動網絡等。但是在近期德國漢諾威舉行的CeBit展覽會上,半導體巨頭IBM也開始力推一種被稱為WiMAX的技術。
可以這么說,WiMAX是固定電話運營商在長期面對無線運營商瘋狂競爭之后,終于有機會借此扳回一分的技術。對于固定電話運營商來說,他們可以首先建立一個基于WiMAX技術的低成本網絡,并通過他們的固定電話網絡把無線網絡與互聯網相連,從而可以逐步從無線運營商手中奪回部分收入。
英特爾:未來2年WiMax將成無線網絡主要標準
英特爾4月12日在臺北召開科技論壇中指出,WiMax無線網絡技術(正式名稱為IEEE802.16)由于近來發展快速,未來兩年將成為無線網絡主要標準,且會和3G(第三代無線通訊系統)并行不悖
英特爾科技論壇 (Intel DeveloperForum,IDF)執行副總裁暨通訊事業群總經理馬宏升(SeanMaloney)指出,由于WiMax無線網絡技術進展很快,將在未來兩年成為無線通訊協議主要標準,且目前業界有多家廠商抱持高度愛好,表示愿意試用。
至于IEEE802.20的進展就較慢,還需一段時間發展,這是一個未來的無線通訊標準。
另外有人質疑WiMax的推展,可能會對3G的推出造成遲延;對此,馬宏升也表示,過去一段時間,由于3G有些計劃已經定下來,亦即基礎建設已略具規模,如日本和韓國在3G運用都已相當熟練,因此WiMax的推展,不會對3G的推出有所影響,兩者之間將并行不悖。
WiMax由于傳輸速度和距離遠優于Wi-Fi技術,有助于未來家庭和企業用互聯網的連接,因而被認為將帶來新一代無線通訊信革命,因此受到包括英特爾、諾基亞及阿爾卡特等國際大廠的極力推行。
與Wi-Fi聯盟一樣,WiMAX也組織了自己的聯盟。目前這個聯盟已經發展了數十家會員,除了我們熟悉的Intel、西門子等傳統巨頭外,我們赫然發現國內企業中興通訊也名列其中。
比爾蓋茲看好WiMax
微軟主席比爾蓋茲在出席微軟第五屆年度網絡廣告會議上時曾表示,在美國,有線寬帶網居于主導位置,而海外,因特網的主要存取方式是“位用戶線路”(DSL)。為了保持競爭優勢,有線電視公司必須不斷增加頻寬,豐富內容。而提供DSL服務的電話公司也得依靠視訊串流媒體服務來吸引用戶。蓋茲說:“最后能勝出進入家庭的兩大黑馬技術應該是電線(powerline)技術與無線技術,比如802.16或WiMax。”
多恩·基利:WiMax技術推廣后對每一個人都會產生影響
Wireless Online公司首席執行官多恩·基利表示,無線互聯網接入新標準WiMax的用戶將徹底拋棄接入互聯網所需的連線。多恩·基利預計,WiMax最終將為高速無線互聯網接入開辟更為廣闊的市場,所有無線寬帶公司都會從中受益。到那時無線互聯網接入也會像手機用戶那樣可以在全國漫游。
多恩·基利表示,英特爾公布將開發適用WiMax技術的芯片,從而給無線寬帶技術注入了一針強心劑,也燃起了人們對可以投入實用且價格低廉的這種新芯片的希望。假如像美國在線和AT&T這些大型網絡服務商也依托無線互聯網接入技術提供網絡服務,那么交互式網絡和設備的前景將會讓Wireless Online公司具有更大的吸引力。WiMax技術運用后,網絡服務商就可以讓家庭用戶及企業用戶繞過電話公司直接接入互聯網。
摩托羅拉認為消費者可在三到四年內用上WiMAX技術
"WiMAX無線電頻譜可能是免費的,而使用這種技術的運營商所需要的基站也較少。這對固定電話運營商來說是一個絕好的機會,”摩托羅拉無線事業部主管納姆賽克(Adrian Nemcek)在CeBIT電子展覽會場外接受路透采訪時表示。
納姆賽克認為,消費者可在三到四年內用上WiMAX技術。
WiMAX只可以用來傳送數據,不能同時傳送語音和數據。不過,由于運營商和電信設備制造商都想利用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技術,把語音電話完全轉移到互聯網上,以大幅度削減成本,因此這個問題已經不是那么重要。
為了迎合客戶的需求,摩托羅拉計劃向運營商提供整合的無線電接入網絡——這種網絡可以處理3G、Wi-Fi、WiMAX和未來可能出現的無線技術。摩托羅拉認為,WiMAX將首先在美國得到應用,然后在亞洲和歐洲推出。
兩岸廠商同步看上WiMAX大餅
由于新興的無線網路技術WiMAX(802.16)受到英特爾(Intel)的大力推廣,其應用領域與潛在商機正逐漸受到重視。兩岸廠商同時看上此一市場,大陸通訊設備大商家中興、華為都已開始布局,而臺灣網通則以WLAN廠為代表,包括正文、建漢、陽慶、神遠及建環都不會缺席。
對于兩岸網通同時看上WiMAX大餅,臺灣WLAN認為,彼此有互補空間。業者認為,大陸一向以局端設備為主力,臺灣則擅長于量產型的用戶端設備,以WiMAX為例,大陸很有機會搶攻基地臺的商機,但量大、價格競爭大的用戶端設備,則勢將成為臺商的天下。
瑞瀾聯合:WiMAX提供了一個降低成本的標準產品平臺
瑞瀾聯合通信技術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周樂稱,WiMAX認證標準將成為3.5GHz寬帶無線產業鏈的重要推動力。芯片開發商Intel、Fujitsu已經積極投入WiMAX芯片的開發。對設備開發商來說,有WiMAX的芯片來開發兼容互用的終端,同時有WiMAX的技術平臺來開發基站設備,必然會加速產品的創新。對運營商來說,WiMAX提供了一個降低成本的標準產品平臺,由于終端兼容互通,拓寬了供貨渠道,投資風險將有所降低。
Wimax的概念
Wimax,又稱IEEE802.16a標準,即全球微波存取兼容組(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它出現于2001年12月,但在2003年1月正式獲得批準;它使用的是10-66GHz頻段,是一項無線城域網(WMAN)技術,是針對微波和毫米波頻段提出的一種新的空中接口標準。它用于將802.11a無線接入熱點連接到互聯網,也可連結公司與家庭等環境至有線骨干線路。它可作為線纜和DSL的無線擴展技術,從而實現無線寬帶接入。
此標準802.16可以為31英里(50公里)線性區域內提供服務,用戶無需線纜即可與基站建立寬帶連接。該無線寬帶技術還提供了高達70Mbps的共享數據速率,能夠通過一個基站同時支持60多個采用T1連接的企業用戶和數百個采用DSL連接的家庭用戶;所以WiMAX的速度比3G網絡快了30倍,且其基站的涵蓋區域也是3G基站的10倍。
Wimax原本是針對部分偏遠地區上網需求所興起,由于當地人口不多,到當地建置T1專線不具經濟效益,很多有線業者至當地設置的意愿很低,但由于Wimax的建置成本是T1的一半,因此到城市以外推動WiMAX技術大有可為,這個技術將讓人人都能上網。因而Wimax服務能深入目前無法享受諸如ADSL等寬頻上網服務的鄉鎮、城市和國家。Wimax的優勢
IEEE 802.16的出現,為運營商提供了確定的標準,從而可以用單個基站為成千上萬名用戶提供不同的服務;而且,基于802.16標準的產品相互兼容,因此可以實現更大規模的批量生產,這也有效地降低了生產成本;此外,對于那些有線基礎設施條件較差的地區(包括許多發展中國家),802.16簡易的實施過程和低廉的成本越發顯得重要。因此,WiMAX被視為對數碼用戶線路和有線寬帶的廉價替代品,因為無線底層結構的安裝費用跟有線比起來微乎其微。
此外,最新的802.16e使用戶可以在802.16基站之間自由切換,任意漫游,而且當802.16e成功嵌入到移動設備中時,用戶就可以在以太網(Ethernet)、802.11和802.16之間任意切換。而IEEE 802 Handoff 研究小組則致力于解決異構802網絡之間的漫游問題,即令移動設備從一個基站切換到另一個基站、從一類802網絡切換到另一類802網絡(如從802.11b到802.16),甚至從有線網絡切換到802.11或802.16。工作組的目標是實現切換流程的標準化,這樣設備在不同類型的網絡間漫游時即可實現互操作了。
靈活性優勢
802.16還為移動辦公用戶提供了靈活性優勢。因為無需等待數周時間安裝T1或DSL線 路,無線寬帶接入可以輕松快速地在任何臨時站點建立起來。IEEE 802切換執行委員會研究小組主席Johnston預計,到IEEE 802.16e成功嵌入PDA或筆記本電腦時,用戶將可以在整個城域網內保持連接。用戶在有線連接時可以通過以太網或無線局域網連接,而在城市或郊區漫游時則依靠無線城域網保持連接。他認為IEEE 802.16標準將為那些新興企業或經常需要進行移動辦公的企業提供充分的便利。這些企業將不再需要安裝有線方式的寬帶接入,通過無線接入即可在任何臨時站點建立連接。
相對與Wi-Fi的優勢
WiMAX技術類似于Wi-Fi,可以用于為在天線覆蓋范圍內的計算機用戶提供高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