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802.11工作方式 802.11定義了兩種類型的設備,一種是無線站,通常是通過一臺PC機器加上一塊無線網絡接口卡構成的,另一個稱為無線接入點(access Point, AP),它的作用是提供無線和有線網絡之間的橋接。一個無線接入點通常由一個無線輸出口和一個有線的網絡接口(802.3接口)構成,橋接軟件符合802.1d橋接協議。接入點就像是無線網絡的一個無線基站,將多個無線的接入站聚合到有線的網絡上。無線的終端可以是802.11PCMCIA卡、PCI接口、ISA接口的,或者是在非計算機終端上的嵌入式設備(例如802.11手機)。
為了支持在有噪音的環境下能夠獲得較好的傳輸速率,802.11b采用了動態速率調節技術,來答應用戶在不同的環境下自動使用不同的連接速度來補充環境的不利影響。在理想狀態下,用戶以11M的全速運行,然而,當用戶移出理想的11M速率傳送的位置或者距離時,或者潛在地受到了干擾的話,這把速度自動按序降低為5.5Mbps、2Mbps、1Mbps。同樣,當用戶回到理想環境的話,連接速度也會以反向增加直至11Mbps。速率調節機制是在物理層自動實現而不會對用戶和其它上層協議產生任何影響。 4. 802.11數字鏈路層 802.11的MAC和802.3協議的MAC非常相似,都是在一個共享媒體之上支持多個用戶共享資源,由發送者在發送數據前先進行網絡的可用性。在802.3協議中,是由一種稱為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的協議來完成調節,而在802.11無線局域網協議中,沖突的檢測存在一定的問題,這個問題稱為"Near/Far"現象,這是由于要檢測沖突,設備必須能夠一邊接受數據信號一邊傳送數據信號,而這在無線系統中是無法辦到的。鑒于這個差異,在802.11中對CSMA/CD進行了一些調整,采用了新的協議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或者DCF(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 CSMA/CA利用ACK信號來避免沖突的發生,也就是說,只有當客戶端收到網絡上返回的ACK信號后才確認送出的數據已經正確到達目的。CSMA/CA通過這種方式來提供無線的共享訪問,這種顯式的ACK機制在處理無線問題時非常有效。然而不管是對于802.11還是802.3來說,這種方式都增加了額外的負擔,所以802.11網絡和類似的Ethernet網比較總是在性能上稍遜一籌。
另一個的無線MAC層問題是"hidden node"問題。兩個相反的工作站利用一個中心接入點進行連接,這兩個工作站都能夠"聽"到中心接入點的存在,而互相之間則可能由于障礙或者距離原因無法感知到對方的存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802.11在MAC層上引入了一個新的Send/Clear to Send(RTS/CTS)選項,當這個選項打開后,一個發送工作站傳送一個RTS信號,隨后等待訪問接入點回送RTS信號,由于所有的網絡中的工作站能夠"聽"到訪問接入點發出的信號,所以CTS能夠讓他們停止傳送數據,這樣發送端就可以發送數據和接受ACK信號而不會造成數據的沖突,這就間接解決了"hidden node"問題。由于RTS/CTS需要占用網絡資源而增加了額外的網絡負擔,一般只是在那些大數據報上采用(重傳大數據報會耗費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