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商寬帶技術
以太網的成功體現之一就是在電信領域的滲透,不僅僅是電信運營商為了用戶的需要提供適應以太網傳輸需要的技術,同時電信運營商在城域網中使用以太網技術。
以太網透傳
LANE:這是一個聽似比較久遠的技術。在很多利用ATM技術構建數據網絡的運營商,會向用戶提供這樣的服務。以太網可以通過運營商ATM網絡實現透明傳輸。
下一代的SDH/SONET:對于傳統電信運營商來說,SDH(歐洲和中國采用的標準)和SONET(北美的標準)是他們傳輸網絡中主要采用的技術體制。很多廠商推出了新的SDH和SONET技術滿足用戶的高速網絡互聯的業務需要,實現以太網在SDH/SONET上的透明傳輸,這類產品正在部署中。
Martini draft:這是一種新興的IETF標準。MPLS在電信網中得到普遍推廣,Martini draft是利用MPLS VPN技術透明傳輸以太網數據的技術,傳輸流的VLAN標簽與MPLS的標簽有映射關系,這一VPN 通道可以利用 MPLS 的流量治理特性來保證質量和實現鏈路迂回。
透明的局域網服務(TLS) :是一種利用二、三層以太網交換機和802.1Q標準封裝協議提供端到端連接的方案,它同時可以提供多點之間的VLAN服務。有些廠商開發了超級匯聚 VLAN 的技術,利用交換機的二次標簽技術解決了這一窘境。
運營商使用的以太網技術
光纖以太網:直接在暗光纖上傳輸以太網業務,用于城區的短距離傳送(<70公里)。
RPR(Resilient Packet Ring)以太網:通過以IEEE 802.17標準來充分利用現有SDH環路網絡的功能。使以太網業務能夠借助SDH網絡的恢復功能傳輸幾千公里。
密波分復用以太網:使以太網絡可以通過多個波長或多種光波或一根光纖進行傳送,從而極大地提高網絡容量。
CWDM:與DWDM相比,CWDM更適合于構建城域網絡,它在一根光纖中傳輸的波長數量少,同時CWDM設備成本更低,功耗更低,有些廠商已經推出了交換機使用的CWDM GBIC。
10G以太網:萬兆以太網與SONET OC-192幀結構的融合,可以與OC-192電路和SONET/SDH設備一起運行,保護了傳統基礎設施投資,使供給商能夠在不同地區中通過城域網提供端到端以太網。
EPON (Ethernet PON) 和 GPON (Gigabit PON):EPON是點到多點光以太網,可以較低的成本提供較高的帶寬。根據光分離比,無源光以太網(EPON)在遵守服務水平協議的同時可以支持30 Mbps的用戶帶寬,還能夠實現100 Mbps或更高的突發流量。EPON可以提供多種經濟優勢。
Ethernet over VDSL技術:該技術幫助人們利用電話線資源拓展以太網的覆蓋。VDSL可以在銅雙絞線上提供10Mbps以上的速度,還能夠克服ADSL技術的選線率低、速率不穩定等問題。
無線局域網:IEEE802.11a/b/g等無線局域網技術都給電信運營商提供了很好的服務手段,一方面可以提供類似移動數據服務。另一方面可以提供無線的以太網接入服務,或者是做本地的傳輸服務。
帶寬控制:電信運營商使用的以太網設備對帶寬控制能力要求很高,不同的交換設備采用的技術不同,且能夠提供的帶寬控制能力不同,比如初始帶寬為64Kbps或者1Mbps,遞增的粒度為1Kbps。
遠程治理與維護:對于電信運營商來說網絡的可維護、可治理性非常重要,一些廠商提供對交換機物理端口、線路進行遠程回環測試的功能。另外,配合一些廠商私有的軟件,他們可以遠程的對一組交換機或者其他以太網產品進行配置、治理、升級。
遠程線內供電:IEEE802.3af標準規定了在5類雙絞線中對以太網產品進行直流供電。在這一標準公布之前,已經有很多廠商能夠提供這樣的功能。
QoS:電信運營商對QoS的要求很高,以太網的IEEE802.1p技術結合ip層的DiffServ技術都備受重視。
基于以太網的IP存儲
一些使用以太網的存儲協議正迅速成為網絡存儲治理員詞典中的內容:FC/IP、Internet SCSI(iSCSI)、Fibre Channel Back Bone (FC-BB)和Internet光纖通道協議(iFCP)。所有這些協議,不管是作為千兆還是萬兆以太網部署,都運行在IP上面。
IP存儲協議的真正好處是它們不關心基礎的傳輸機制是什么,IP存儲不在意WAN連接是否是千兆以太網或者SONET不是點到點。
有200多家廠商正在開發iSCSI解決方案。廠商具有如此之興奮趣的原因之一是IP存儲提供了一條在無需基于光纖通道技術的條件下,進入高速增長的存儲網絡領域的道路。
在存儲領域,SCSI的重要不言而喻,作為成熟的技術,它滿足了塊級數據傳輸的需求。雖然現在SAN利用串行光纖通道取代了SCSI的并行傳送機制,但它仍然使用SCSI協議,保留了SCSI控制器API。
相比之下,IP的技術特點決定了它在塊級數據傳輸上的劣勢。另外,IP不能保證數據包從信源傳送到目的,SCSI要求數據包不僅到達目的地,還要以準確的次序到達。作為一個折衷方案,人們自然地想到了用IP封裝塊級數據(iSCSI)或者是用IP把FC SAN連接起來(FCIP)。iSCSI是一個供硬件設備使用的可以在IP基于以太網的IP存儲
協議的上層運行的SCSI指令集。簡單地說,iSCSI可以實現在IP網絡上運行SCSI協議,使其能夠在諸如高速千兆以太網上進行路由選擇。
iSCSI最適于部署在從光纖通道設備向工作站或服務器傳輸塊級存儲數據的工作組中,不過,你可以將iSCSI與FC/IP或iFCP相結合,連接遠程辦公室和數據中心。 iSCSI使基于IP以太網的服務器可以訪問光纖通道SAN。由于iSCSI是一項新技術,因此,它仍將經歷定義、互操作性、部署和治理階段。這就是說,200多家開發iSCSI解決方案的公司的影響以及大量的已有IP網絡,將使iSCSI能夠對SAN產生真正的影響。
FC/IP是WAN和城域網(MAN)中最常用的存儲協議。它非常適用于在地理上分布的存儲區域網絡(SAN)之間鏡像保存數據,它很少(即使有的話)用作一項跨LAN傳輸存儲數據的技術。在FC/IP中,光纖通道幀被FC/IP封裝在IP包中。
FC/IP是一項利用TCP/IP協議在IP網絡上連接兩個SAN的IETF標準。這項協議具有實現糾錯和檢測的優點:即假如IP網絡錯誤率高的話,它就重試。這是在一條低性能、高錯誤率的IP網絡上連接SAN的理想途徑。
FC-BB是光纖通道骨干標準,它定義了跨多種類型的網絡連接SAN的方法。FC-BB描述了一種不需要重試方法的IP封裝方式:即它依靠于高層的SCSI糾錯方法。這種IP封裝可以在硬件中完成并可以擴展到數千兆位的速率。惟一的要求是網絡必須速度高且錯誤率低。
在iFCP網關中終結光纖通道會話,并將它轉換為iFCP上的TCP/IP會話。這種目的網關接收iFCP信息,啟動一次光纖通道會話,然后將iFCP信息轉換為光纖通道格式。對于需要保持以太網基礎設施的用戶來說,iFCP是一項很好的技術。iFCP技術背后的想法是利用無處不在的IP網絡連接光纖通信設備,缺點是光纖通道網絡目前的速度是千兆以太網的兩倍的這一事實。因此,目前還不存在定義連接到光纖通道交換機端口的標準。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