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NGN標準化組織現狀
編者按:下一代網絡(NGN)是一個近乎包羅萬象的大概念,當前電信界和計算機界對下一代網絡有不同的看法。在標準的研究方面,無論從國際還是國內,也都是從基于電信網和基于計算機網這兩個方面展開研究,而且由于原有的網絡基礎不同、演進的路線不同,在標準制訂過程中的側重點和解決方案也多有不同。
當前,NGN主要在電信界以及計算機界研究。上述兩大組織都試圖從當前各自網絡向NGN過渡。
計算機界標準化組織的代表是IETF。在IETF看來,NGN的研究就是NGI。下一代網絡對傳輸層沒有非凡要求,只要傳輸層提供越來越高帶寬的專線。IETF只要定義將ip分組通過專線傳輸的幀格式即可。IETF的工作重點在于業務承載層以及業務層。IETF在業務承載層上的規范集中在IPv6協議,在業務層的規范主要基于智能終端采用端到端控制方式。IETF主要制訂了如下規范。
IPv6分組在不同媒體上的承載方式:包括以太網、PPP鏈路、FDDI、令牌環、ARCnet等;IPv6基本協議:包括RFC2460(互聯網協議版本6)、RFC2675(IPv6巨型包)、IPv6巨型包承載TCP和UDP、RFC2507(IPv6頭壓縮)等;IPv6地址相關協議:包括RFC3513(IPv6地址結構)、RFC2374(IPv6可聚合全球單播地址)、RFC1887(IPv6單播地址分配)、RFC2375(組播地址分配)等;IPv6組播相關協議:包括RFC2710(IPv6MLD)、RFC3306(基于單播地址的IPv6組播地址)等;業務相關協議:包括SIP會話初始協議用以建立語音或者視頻會話、MGCP媒體網關控制協議用于控制媒體網關、MEGACO協議類似MGCP等同ITU的H.248等。
在電信界看來NGN研究集中在ITU、ETSI、3GPP、3GPP2等組織。研究內容則集中在傳輸層以及業務層。電信界NGN研究在傳輸層上主要集中在ASON自動交換光網絡,在業務層主要集中在軟交換上。在電信界,ITU-T是權威的標準化組織,ITU-T在NGN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技術領域。
NGN通用框架模型:研究NGN通用體系原則,以體現NGN中控制功能與資源、業務和傳送等分離的特性。研究NGN網絡功能體系模型,該模型將提供如何應用功能性方法定義NGN功能體系的原則。
NGN網絡功能體系和協議:重點考慮使用參考模型來標志運營商內或運營商間支持NGN所需要的通信流程;定義與傳統終端所需要的互通功能;定義BICC協議用于中繼層面;確定跨越異構網絡如何支持端到端業務、呼叫控制和用戶移動性;規定NGN終端中有關軟件升級機制、冗余和版本協商以及治理的功能要求等。
端到端的QoS:完成用于話音的端到端QoS等級,研究用于端到端多媒體業務QoS的等級要求及其各媒體組件的QoS等級要求;研究如何使用網絡低層的QoS機制獲得高層QoS;研究運營商間網絡低層QoS控制機制;研究QoS的端用戶規則等。
業務平臺:研究業務要求和業務控制體系(OSA/API);完善業務互聯和用戶漫游所需要的業務支撐和提供機制;開發支持用戶控制和客戶化業務的機制。
網絡治理:由于NGN網絡由固定網、移動網、IP網和接入網等組成,這導致了網絡治理的復雜性和挑戰性,因此應研究完善和增強核心網絡治理的體系;定義適用于NGN要求(故障治理、性能治理、客戶治理、計費/賬務治理、業務量和路由治理等)的基本網絡治理業務和接口;應用新的網絡治理體系概念和新的網絡治理技術,例如TML等。
網絡安全:在NGN網絡中,網絡安全關系到網絡體系、QoS、網絡治理、移動性、計費系統和賬務系統,因此有必要開發NGN的安全性體系和安全性原則以及開發NGN所需的安全性協議和API接口。
廣泛移動性(Generalizedmobility):廣泛移動性是指當用戶采用不同的接入技術時,作為單個客戶來處理,答應用戶跨越現有網絡邊界使用和治理他們的業務。對用戶的移動性要求包括用戶有能力改變接入點或終端,并作為mobile/nomadic用戶;用戶可以應用各種接入技術從任何網絡接入點接入網絡;用戶可以得到連續性的服務和網絡應用,這些業務和網絡應用可以由網絡運營商、業務提供商或第三方提供。對于移動性應考慮網絡的業務能力以支持個人的移動性、終端的移動性以及他們的組合。為了支持上述要求,ITU在NGN的研究中,應充分考慮業務的要求,要求網絡具有識別(Identification)和認證(authentication)機制、接入控制和授權(Authorization)功能、位置(Location)治理、支持終端或會晤(session)的IP地址分配和治理功能、支持用戶VHE治理功能、支持用戶治理功能等。
雖然計算機界與電信界在NGN上的研究各有側重,但是對于NGN總體目標則比較一致??梢哉J為它們的研究將殊途同歸。區別只是在于計算機界業務通?;谥悄芙K端,希望在開放的IP網上可以免費提供;電信界則希望中心控制,網絡可治理、可運維。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