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發現:自動鄰居發現過程答應直連的相鄰網元設備確認彼此的身份端口ID和對所連接的遠端接口進行認證。假如鄰居發現過程在網元設備中沒有被實現,那么鄰居和遠程端口ID必須被手工配置到相應的設備信令實體中。用于自動鄰居發現過程的消息交換在ipCC(IP Control Channel)中進行,而IPCC的實現方式有“帶內或光纖內”(承載信令的通道被嵌在挾帶數據的光鏈路中,一般在SONET/SDH的線路或段數據通信通道DCC中傳送)和“帶外或光纖外”(專用信令鏈路與承載數據的光鏈路分離,如外部IP傳送網和專用雙向SONET/SDH連接凈荷中傳送,其組幀方式為IP over PPP over SONET/SDH)兩種。如圖3所示,N1和N2網元設備通過三對雙向光纖相連,圖中T表示激光發送器,R表示光檢測接收器。N1端口3發送包含自己IP地址標志和端口ID(被稱為控制通道ID:CCID)的配置消息給N2的端口12,N2接收到后保存起來并復制,發送確認消息(含有自身以及剛剛從鄰居那里學習到的IP地址標志和端口ID)給N1,從而完成鄰居之間的端口映射關系。自動鄰居發現過程避免了因手工配置鄰居和端口連接信息帶來的潛在錯誤,而且提供了一種自動檢測物理線路沖突的方法。圖中N1端口1,2和N2端口10,11的物理連接關系就是一個物理線路錯誤案例,(N1,1)發送配置消息給(N2,11),同樣(N1,2)→(N2,10);而(N1,1)從(N2,10)接收到的確認消息中沒有看見自己的信息,發現的卻是(N1,2)的信息,(N1,2)←(N2,11)也同樣如此。因此立即就可以發現N1和N2端口之間物理線路配置有問題。
③ 同層和錯層鄰居發現:此過程屬于鄰居發現過程的擴充部分,由于ASON是在ASTN和OTN的基礎上發展的,因此ASON的傳送平面趨向于一種分層結構,在不同傳輸技術(密集波分復用DWDM/時分復用TDM/SDH/SONET)共存的情況下,以SDH/SONET網絡的分層結構為例(如圖5所示),目的在于清楚的描繪復用結構和提供高性能的監控/故障治理功能(如警告指示信令和遠程檢測指示信令被插入到每一層中,用于每層明確定位網絡傳送信令的中斷位置)。正因為傳送網分層結構導致了光網絡自動鄰居檢測的復雜性,圖6描述了基于SDH/SONET/DWDM傳輸系統的智能光網絡中同層和錯層(即不同層之間)鄰居發現過程。當鄰居設備共享復用結構的共同級別時,自動鄰居發現選項由復用結構該層的功能決定的。假如鏈路的兩端運行在復用層次的不同級別,本質上來說這是一種單向鄰居發現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