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中物理層定義了WLAN中數據傳輸的信號特征和調制方式。在物理層中,標準定義了兩個RF傳輸方式和一個紅外線傳輸方式,RF傳輸采用擴頻調制技術來滿足大多數國家允許的安全工作規范。擴頻調制分為直接序列擴頻(DSSS)和跳頻擴頻(FHSS),工作在2.4000~2.4835GHz頻段。直接序列擴頻采用BPSK和DQPSK調制技術,使用具有高碼率的擴頻序列,在發射端擴展信號頻譜,而在接收端用相同的擴頻碼序列進行解擴,把展開的擴頻信號還原成原來的信號,支持1Mbit/s和2Mbit/s數據速率,使用11 bit Barker序列,處理增益為10.4dB;跳頻擴頻與直序列擴頻完全不同,是另外一種擴頻技術,跳頻擴頻采用2~4電平GFSK調制技術,載頻受一個偽隨機碼的控制,在其工作帶寬范圍內,其頻率隨機改變。接收端的頻率也隨機變化,并保持與發射端的變化規律一致。跳頻速率的高低直接反映跳頻系統的性能,跳頻速率越高,抗干擾性能越好,軍用的跳頻系統可以達到每秒上萬跳。出于成本的考慮,商用跳頻系統跳速都比較慢,一般在50跳/秒以下。由于慢跳跳頻系統實現簡單,因此低速WLAN常常采用這種技術。跳頻擴頻支持1Mb/s數據速率,共有22組跳頻圖案,包括79個信道;紅外線傳輸方法工作在850~950nm段,峰值功率為2W,使用4或16電平pulse-positioning調制技術,支持數據速率為1Mb/s和2Mb/s。
無線局域網的拓撲結構可歸納為兩類:無中心或對等式(PEER TO PEER)拓撲和有中心(HUB-BASED)拓撲?! o中心拓撲的網絡要求網中任意兩個站點均可直接通信。采用這種拓撲結構的網絡一般使用公用廣播信道,各站點都可競爭公用信道,而信道接入控制(MAC)協議大多采用CSMA(載波監測多址接入)類型的多址接入協議。這種結構的優點是網絡抗毀性好、建網容易、且費用較低。但當無線網絡中用戶數(站點數)過多時,信道競爭成為限制網絡性能的瓶頸。因此這種拓撲結構受布局和環境限制較大,適用于用戶數相對較少的工作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