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定位、方位定位和無線定位這些名詞今天被廣泛地用來描述確定一個移動臺(MS)所在位置的能力。位置一般包含了和MS有關的坐標,坐標可以是二維或三維的,通常包含了與MS所在位置的經度和緯度的有關信息。無線定位技術最初是為了滿足遠程航海的導航等要求而產生的。全球定位系統GPS的出現使得無線定位技術產生了質的飛躍,定位精度得到大幅度提高,精度可達10米以內。國外對于無線定位在移動通信中的應用也有所要求,例如,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強制要求所有無線業務提供商,在移動用戶發出緊急呼叫時,必須向公共安全服務系統提供用戶的位置信息和終端號碼,以便對用戶實施緊急救援工作。全球三大通信廠商:愛立信、摩托羅拉和諾基亞于2000年10月成立了"位置信息互操作論壇LIF(Location InterOperability Forum)",其目標是在全球范圍內的無線網絡和終端上提供基于位置的服務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歐洲電信標準化協會ETSI對GSM系統的無線定位也提出了一系列標準。GPS已經成為室內環境中一項非常成功的定位技術,而現今GPS與無線網絡融合起來形成的LBS熱,使得移動定位服務產業作為最具有潛力的移動增值業務而迅速發展。
2) 輔助GPS:E-911業務最初制定的時候允許選擇傳統的GPS,但是缺點在于采用GPS直接對MS定位,首次鎖定時間TTFF(Time to First Fix)有可能需要10分鐘左右,并且依賴于MS能看到什么樣的衛星星座,同時在城市的狹窄樓宇之間使用GPS時會出現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將衛星導航與無線蜂窩融合形成的新技術,即輔助GPS(A-GPS) 將GPS與無線手機組合在一起,如圖4所示,在此技術中蜂窩網絡里一個和MS可以看到同—衛星的實體(基站BS)被激活來協助GPS接收器工作,通過預測一個MS可以看到什么信號并且向MS發送此信息,輔助GPS也可以使網絡實體能夠比MS檢測到信號強度更微弱的信號并且向MS發送一個靈敏度輔助消息。此外它通過告知MS當前所能看到的衛星和將要用于同步的編碼相位來減少MS的衛星搜索空間。利用輔助GPS作定位,傳輸一些輔助數據,這樣可以大大縮小代碼搜索窗口和頻率搜索窗口,使得定位時間降至幾秒鐘。輔助GPS是網絡輔助GPS,與獨立的GPS相比,以網絡為核心的方法能夠提供更快的首次鎖定位置的時間TTFF,它使用固定位置GPS接收機獲得移動終端的補充信息數據,輔助數據使移動用戶接收機不必譯碼實際消息就可以進行定時測量。AGPS現在已作為移動定位候選技術,正在成為基于AMPS和IS-95蜂窩電話的標準。并且即將有可能被TDMA標準所采納。
電信網常常用服務質量QOS(Quality of Service),業務分類COS(Class of Service),服務等級GOS(Grade of Service),平均比特錯誤率BER,容量,可靠性和覆蓋能力等等來評定網絡和系統的性能,同樣無線定位系統也有其性能指標,最重要的就是定位精確度,一般定義為位置準確區域周圍的不確定區域,經過多次測量得到的百分比。例如67%的定位精確度能把MS定位在實際位置的50米范圍之內,而95%的定位精確度能把MS定位在實際位置的1米范圍之內。其他具體性能指標詳見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