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寬帶數據網絡骨干網,主要有以下幾種建設方式:IP overATM,IP over SDH和IP over OPTICAL(光纖)等。
(1)IP over ATM骨干網的構建始于1988年,異步轉移模式(ATM)是作為寬帶ISDN(b-ISDN)的傳輸平臺被提出來的。它是面向連接的服務,依靠為用戶分配一定帶寬物理鏈路(ATM中稱之為虛電路VC)的聯接來傳送信息。ATM具有許多技術特點。ATM具有適配各種業務的能力,目前,還沒有一項技術能夠像ATM這樣匯集多種業務。ATM的這些技術特點決定了它是解決目前寬帶網絡的首先支持窄帶話音和窄帶數據業務的接入,而且提供各種寬帶業務的傳輸、復用、交叉連接等功能,同時提供真正的QoS保證。早期在ATM上采用疊加模型來實現IP包的傳輸,典型的技術包括局域網仿真(LANE)、傳統的IPOA和ATM上的多協議(MPOA)等,而現在主要采用集成模型來實現IP包的傳輸。特別是MPLS技術將ATM第二層交換技術和第三層路由技術結合起來,實質是用IP的控制面和ATM的用戶面來完成IP包的傳送,能充分利用ATM的QoS特性,支持多種上層協議,是一種性能比較優越的IPOA技術。利用ATM構建IP寬帶網絡有兩種組網方式可供選擇,第一種采用IP over ATM,ATM直接通過光纖傳輸,用帶有SDH接口的ATM交換機作為VPADM(基于虛通道的分插復用器),可以組成ATM環,可提供類似SDH環的保護功能,作為多業務傳輸平臺;第二種采用IP over(ATM+SDH)的模式,以SDH作為網絡傳輸骨干,IP寬帶數據業務通過ATM復用進入SDH,窄帶業務可沿用原來方式,為用戶從窄帶接入網向寬帶多業務接入網平滑過渡提供了保證。
(2)構建IP over SDH骨干網。隨著千兆位路由交換機的出現,使得IP數據包無需轉變成ATM信元就可在1000M甚至更高帶寬的網上進行交換和傳輸,考慮到IP over ATM存在的效率低下問題,提出了沒有ATM介入的IP over SDH模型。利用SDH作為IP的物理傳輸層,將IP數據包在SDH網上直接進行傳輸,充分利用SDH的保護和自愈功能。IP over SDH相對于IP over(ATM+SDH)節省了設備,降低了投資。另外對于許多已有SDH設備的地方,IP over SDH更能充分發揮現有設備的能力,將數據業務與MPEG-2電視節目共同傳輸,是比較可行的方案。目前有許多國際著名的公司提供的線速路由器都具有POS端口,可以直接實現IP over SDH。
(3)構建IP over OPTICAL優化光網絡的骨干網。光纖具有豐富的帶寬,一根光纖可用帶寬可高達50THz。波分復用技術是開發利用其帶寬的有效途徑。密集波分復用(DWDM)技術使實用波長數達96個。使用IP over DWDM技術,改變了SDH原有的時分復用方式,改為波分復用,通過線速路由器實現IP包的路由交換,這就是所謂IP優化光網絡。
IP優化光網絡不使用ATM和SDH設備,可以大大降低傳輸成本。通過IP over OPTICAL構建的IP優化光網絡為IP的傳輸提供寬帶、高速、高效的網絡平臺,但在服務質量(QoS)和相關的標準方面還需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