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是因特網的基礎技術,是一個為高級傳輸協議提供無連接服務的網絡協議。它與傳輸控制協議(TCP)一起構成因特網協議簇的核心單元。IP有相應的地址和選路功能,在進行任何數據傳輸之前,必須在兩個通信實體之間建立一條端到端的連接。IP結構簡單,容易實現異型網絡互聯。ATM是一種以定長信元為單位進行信息復用和交換的技術,可為不同等級的業務提供相應的服務質量。ATM面向連接,有自己的地址結構、選路方式和信令。IP over ATM工作方式指將IP數據包在ATM層全部封裝為ATM信元,以ATM信元形式在信道中傳輸。當網絡中的交換機接收到一個數據包時,先根據IP數據包中的IP地址通過某種機制進行路由地址處理,隨后,按已計算的路由在ATM網上建立虛電路(VC),轉發數據包。
IP over ATM的優勢是:采用固定長度的短分組,能靈活地綜合傳輸與交換不同速率的業務;采用虛電路,能較細地分配不同速率的邏輯信道,支持多種連接,調度較靈活;保持ATM支持多業務、提供服務質量保證的優點;具有良好的流量控制均衡能力以及故障恢復能力,網絡可靠性高。其不足之處是:在數據傳輸時,發端要將IP分組分割成ATM信元,收端再將其恢復為IP分組,這降低了利用率;采用交換式虛電路(SVC)作為ATM信元的傳輸路徑;ATM和IP之間存在的差異,使協議變得復雜;隨著速度的提高,ATM拆裝信元的實現成本增加。
2、IP over SDH(同步數字系列)
IP over SDH的工作原理是,先將IP分組按認證請求(RFC)的要求放入點到點協議(PPP)的分組中,實現差錯控制和鏈路初始化控制,啟動和配置鏈路層和網絡層協議,再將PPP分組放入高級數據鏈路控制(HDLC)的幀結構中,最后將HDLC幀放入SDH的凈荷區。
IP over SDH具有較高吞吐量、較低協議開銷、較高帶寬利用率,兼容性好;采用同步復接技術,便于從高次群數字流中分離出低次群的數字流;對IP路由支持能力強,具有很高的IP傳輸效率,適用于IP業務為主的網絡環境;SDH技術本身所具有的環路和網絡自愈功能有助于達到糾錯的目的。但是,它也有不足之處。首先,由于SDH的提出主要是為了傳輸多路數字電路,其基本幀重復頻率為8kHz,而現在的IP分組傳送未使用8kHz頻率,這樣,映射就顯得不夠合理;其次,SDH設備多為雙向對稱工作,而IP網絡中不同方向的業務量往往不同,因此需要考慮如何有效地配置設備;最后,SDH網絡有抗毀能力,IP網絡和其下面的物理光層也有抗毀能力,顯得重復浪費。
3、IP over DWDM(密集波分復用)
DWDM技術由于在一根光纖上利用不同的波長可以傳送多路光信號,因此能滿足快速增長的數據通信的需求,特別適應大流量IP業務對于傳輸帶寬的沖擊。IP over DWDM綜合發揮了IP技術和基于DWDM的光網絡技術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充分利用了光纖的巨大帶寬資源,提高網絡傳輸容量;IP骨干路由器和DWDM波長直接相連,降低了對IP高速網絡控制和管理的復雜度,同時也減少了設備操作、維護和管理費用,降低成本;對傳輸碼率、數據格式及調制方式透明,可以與現有通信網絡兼容,還可以支持未來的寬帶業務網,方便網絡升級。但是,這種技術的標準尚未完全制定,而且DWDM設備價格很高,光放大器、光轉發器、光分插復用器等也很貴,DWDM系統的網絡拓撲結構是點到點方式,還沒有形成光網絡。
4、寬帶IP技術比較
在高性能、高寬帶的IP業務應用方面,IP over ATM技術充分利用了已經存在的ATM網絡和技術,適合于提供高性能的綜合通信服務,能夠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投資,但相對技術復雜,網絡運行和維護成本較高;而IP over SDH技術由于去掉了ATM設備,因此投資少,見效快,且線路利用率高,但它缺乏帶寬管理、服務質量和靈活的網絡工程設計能力。因此,當對速度要求較高時,可以選擇IP over SDH,而當靈活的帶寬管理、服務質量和網絡工程比較重要時,應選擇IP over ATM。IP over DWDM是一種比較理想的寬帶IP業務傳送技術,能夠極大地拓展現有的網絡帶寬,最大限度地提高線路利用率。在外圍網絡以吉比特以太網為主的情況下,這種技術能真正地實現無縫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