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正當異步轉移模式(ATM)被逐步推廣應用的時候,基于ip技術的因特網絡(Internet),由于出現了所謂的“殺手應用(Kill ap-plication)對象”——Web,而爆炸性地發展了起來,Internet業務量的增長成為數據通信業務增長的主要因素。在1990年前后,Internet的主要業務是E-mail,帶寬公為1kbit/s左右,到了1995年,主要業務成為Web瀏覽,所用的帶寬增長到了50kbit/s左右。用戶數量也呈指數級增長。至2000年后,盡管由于反映技術因素的摩爾(Moore)定律和反映社會需求因素的麥特卡夫(Metcalfe)定律二者失調,即技術發展的推力過大,真正的社會需求還沒能到來,出現了所謂的“網絡泡沫”的現象,譬如視頻點播(VOD)就是其中的一例。但是寬帶互聯網技術的方向畢竟是正確的,數據業務的高速增長也有目共睹,因此各國投入巨資研制和開發寬帶網絡的勢頭不減,使這方面的技術日趨成熟,性能也不斷地完善和提高。為了引起電信企業的關注,合理地推廣應用這方面的新技術,本文僅就甚高速數字用戶線(VDSL:Very Digital Subscriber Line)、同步-碼分多址(S-CDMA:Synchronous-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和電力線通信(PLC或PLT:Plwer Lin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三種技術作簡要的介紹。
在S-CDMA系統中,還使用了前向糾錯技術、分層經聯步位傳輸技術及拓譜技術。前向糾錯和分層經聯步位傳輸技術可使數據傳輸有效地免受脈沖和寬帶噪聲的干擾,而拓譜技術則可為信道提供另外22dB的增益。這樣S-CDMA系統就增加了近27dB的抗干擾能力,有在負CNIR(Carrier to Noise Plus Interference Ratio)的姿態下運行。
a.S-CDMA通過不同數據定位技術來支持常碼率CBR(Constant bit rate)、變碼率VBR(Varable bit rate)和待用碼率ABB (Available bit rate),因此可以實現一網多功能。特別是在高速互聯、多個數據流用于可視電話會議時,可用單個64kbit/s數據流來傳輸普通電話等等,而這些傳輸都可通過同一同軸電纜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