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香蕉成人av网站在线观看_欧美精品成人91久久久久久久_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_热久久视久久精品18亚洲精品_国产精自产拍久久久久久_亚洲色图国产精品_91精品国产网站_中文字幕欧美日韩精品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调教_国产精品久久一区_性夜试看影院91社区_97在线观看视频国产_68精品久久久久久欧美_欧美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_欧美老女人bb

首頁 > 學院 > 網絡通信 > 正文

寬帶通信網的發展過程、現狀和發展趨勢

2019-11-03 08:59:55
字體:
來源:轉載
供稿:網友
  隆克平 李云 陳前斌

  (重慶郵電學院光互聯網及無線信息網絡研究中心 重慶 400065)

  摘 要 本文分別從寬帶骨干網和寬帶接入網兩個層面,對現有寬帶通信網絡技術作了概括介紹,討論了它們的優缺點,給出了一些關鍵技術和展望了寬帶通信網絡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 寬帶網 骨干網 光互聯網 接入

  1 引言

  通信是目前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它是人們工作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現在和未來經濟發展的基礎平臺之一。通信網絡的發展經歷了由窄帶到寬帶、由人工到智能、由單業務到綜合業務的發展過程。21世紀,通信網絡向提供寬帶化、個人化、分組化和綜合化方向發展的趨勢更為明顯。而目前技術發展和需求增長最快的是Internet和移動通信。

  寬帶通信網是一種全數字化、高速、寬帶、具有綜合業務能力的智能化通信網絡。寬帶通信網的顯著特點就是在信息數據傳輸上突破了速度、容量和時間空間的限制。寬帶通信網絡可大致分為寬帶骨干網絡和寬帶接入網絡兩個層面。本文分別從寬帶骨干網絡和寬帶接入網絡兩個層面介紹通信網絡技術的發展歷史、現狀,討論了寬帶通信網絡的發展趨勢。

  2 寬帶骨干網絡技術

  較早出現的寬帶骨干網絡的分組交換技術有X.25、幀中繼,到后來的ip、ATM以及MPLS技術,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目前,IP技術成為主流的寬帶網絡技術,未來將朝著以光互聯網技術為主流技術的超寬帶信息網絡方向發展。

  2.1 幀中繼

  幀中繼(FR:Frame Relay),是一種面向連接的快速分組交換技術。是八十年代初發展起來的一種數據通信技術,它是從X.25分組通信技術演變而來的。由于傳輸技術的發展,數據傳輸誤碼率大大降低,分組通信的差錯恢復機制顯得過于繁瑣,幀中繼將分組通信的三層協議簡化為兩層,即在OSI第二層以簡化的方式傳送數據,僅完成物理層和鏈路層核心層的功能,網絡不進行糾錯、重發、流量控制等,而將這些功能留給智能終端去處理。從而大大縮短了處理時間,提高了效率。但幀中繼的最大問題是沒有業務質量等級的相關規定,不能確保高業務的QoS要求。

  2.2 異步轉移模式

  異步轉移模式(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1]是一種快速分組交換技術,ITU-T推薦其為寬帶綜合業務數據網B-ISDN的信息傳輸模式。ATM將信息組織成信元,其包含的來自某用戶信息的各個信元不需要周期性出現,這種傳輸模式是異步的。

  ATM信元是固定長度的分組,共有53個字節,分為2個部分。前面5個字節為信頭,主要完成尋址的功能;后面的48個字節為信息段,用來裝載來自不同用戶,不同業務的信息。話音、數據、圖像等所有的數字信息都要經過切割,封裝成統一格式的信元在網中傳遞,并在接收端恢復成所需格式。由于ATM技術簡化了交換過程,去除了不必要的數據校驗,采用易于處理的固定信元格式,所以ATM交換速率大大高于傳統的數據網,如x.25,DDN,幀中繼等。

  ATM網絡采用了一些有效的業務流量監控機制,對網上用戶數據進行實時監控,把網絡擁塞發生的可能性降到最小。對不同業務賦予不同優先級,網絡對不同優先級的業務分配不同的網絡資源。因此,ATM提供對話音、圖像等實時業務的QoS保證。

  盡管ATM具有交換速度快、具有流量控制功能、提供服務質量保證和靈活的帶寬分配等優點,但ATM的開銷大,協議復雜,使得ATM設備的成本高,維護復雜。

  2.3 多協議標簽交換

  多協議標簽交換(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2]屬于第二層與第三層之間的一種交換技術,它引入了基于標簽的機制,把選路和轉發分開,由標簽來規定一個分組通過網絡的路徑,數據傳輸通過標簽交換路徑(LSP)完成。

  MPLS網絡由核心部分的標簽交換路由器(LSR)、邊緣部分的標簽邊緣路由器(LER)組成。LSR可以看作是ATM交換機與傳統路由器的結合,由控制單元和交換單元組成;LER的作用是分析IP包頭,決定相應的傳送級別和標簽交換路徑(LSP)。由于MPLS技術隔絕了標簽分發機制與數據流的關系,因此,它的實現并不依賴于特定的數據鏈路層協議,可支持多種的物理和鏈路層技術(IP/ATM、以太網、PPP、幀中繼、光傳輸等)。MPLS使用控制驅動模型初始化標簽捆綁的分配及分發,用于建立標簽交換路徑(LSP),通過連接幾個標簽交換點來建立一條LSP。一條LSP是單向的,全雙工業務需要兩條LSP。同時,MPLS支持流量工程和業務的服務等級。

  由于MPLS結合了傳統IP和ATM技術,具有實現簡單,交換速度快和支持流量工程和業務的服務等級等優點,因此,MPLS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

  2.4 IP網絡技術

  人們提出IP技術的動機是為了實現異種網絡之間的互連,以達到資源共享和交換數據的目的。IPv4通過為網絡節點分配一個32位的IP地址來達到唯一標識節點的目的,用戶數據封裝在IP分組中,為了將IP分組由源節點投遞到目的節點,IP通過路由協議建立源節點到目的節點的路由,IP路由器根據目的IP地址和保存的路由表實現IP分組的逐跳(hop by hop)轉發,直到目的節點。

  最初,IP技術主要是為一些簡單的數據業務服務,如電子郵件、文件傳輸、遠程登陸等。隨著IP技術在Internet上的成功應用以及Internet的飛速發展,人們要求IP不僅能支持簡單的數據業務,同時也能傳送語音、圖像等實時業務。為了保證語音、圖像等實時業務的QoS,需要改進傳統的盡力而為的IP技術,以提供QoS保證。目前,提供服務質量保證的IP QoS體系結構有InterServ和DiffServ兩種,InterServ基于流預留資源,DiffServ基于類區分業務,對不同類型的業務,采用不同的隊列調度策略。DiffServ由于在網絡邊界對業務流進行匯聚,不需要維護基于流的狀態信息,因此,同InterServ相比,DiffServ具有良好的可擴展性,更適合大型的IP網絡。

  隨著Internet規模的增長,以及越來越多的移動終端接入Internet,IPv4的缺點逐漸顯露出來,主要包括:地址空間緊張、不支持節點的移動性、安全性差、不提供QoS保證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IPv6應運而生,IPv6采用128位的地址空間,同時支持節點的移動性、提供QoS保證,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因此,IPv6可能最終取代IPv4,但在IPv4向IPv6過渡的過程中,需要解決兩者的互通問題,以及由此帶來的安全問題。

  2.5 下一代互聯網技術——光互聯網及交換技術

  互聯網(Internet)業務的急劇增長驅動了高速傳輸技術和高速交換/路由技術的需求。密集波分復用技術(DWDM)、吉比特(Gigabit)以太網與太比特(Terabit)級交換機/路由器的出現使得建立高效、大容量、高帶寬的光纖網絡成為可能。為了使得網絡結構更具擴展性、靈活性和動態性,面向互聯網業務的下一代光網絡,已由IP-over-Sonet/SDH向IP-over-(D)WDM網絡發展,IP-over-(D)WDM將成為下一代光互聯網的首選結構。

  目前提出的實現IP-over-(D)WDM的交換技術方案有3種:光電路交換/波長路由(Optical Circuit Switching)、光分組/信元交換(Optical Packet Switching)和光突發交換(Optical Burst Switching)。光電路交換采用雙向資源預留方式設置光通路,中間節點不需要光緩存,可提供服務質量保證;但是光電路交換是粗粒度的,不能實現統計復用,帶寬利用率低,不適于傳輸突發速率的數據;對長距離網絡來說,其環回時間與延遲長;由于波長數目有限,還不能建立全連接的網絡,導致網絡中負載的不均衡。光分組/信元交換能對DWDM的巨大帶寬進行更靈活、更有效地分配和利用,然而光分組交換對光子器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很多關鍵技術(如快速嚴格同步、光緩存等)尚未解決。光突發交換(OBS)結合了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這兩種交換的優點,同時又克服二者的不足,即在較低的光子器件要求下,實現面向IP的快速資源分配和高資源利用率。它是一種單向資源預留方案,其控制分組和數據突發(Data Burst:由去往同一出口地址和具有相同的屬性的多個IP包會聚而成)在傳輸信道和傳輸時間上是分離的。控制分組先于數據突發(Data Burst)在特定密集波分復用(DWDM)信道中傳送,核心交換節點/路由器根據控制分組中的信息和網絡當前的狀況為相應的數據突發建立全光通路,數據突發經過一段延遲(offset-time)后,在不需要確認的情況下直接在預先設置的全光通道中透明傳輸。不需要確認的單向預留方案減小了建立通道的延遲等待時間,提高了帶寬利用率;而數據突發和控制分組的信道分離、適中的交換粒度及非時隙交換方式降低了對光子器件的要求和中間交換節點的復雜度,如中間節點可以不使用光緩存技術,不存在網絡中的時隙同步問題等。

  因此,光突發交換(OBS)被認為是下一代全光互聯網理想的交換模式,已成為國際上一個熱門研究方向,目前的研究主要課題集中在:邊緣路由器的突發會聚機制及offset-time管理、網絡核心節點交換結構和控制管理、控制/數據信道的調度算法、僅以突發丟包率為參數的OBS層的QoS支持等。典型的研究包括:美國紐約州立大學Buffalo分校的Qiao等對OBS經過比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種JET(Just Enough Time)信令協議,并研究了基于該協議的核心節點的結構和性能。該協議能在WDM層實現基本的區分服務,支持一定的服務質量(僅以突發丟包率為QoS參數)。該小組還開展了OBS交換中的組播和MPLS(多協議標簽交換)在OBS交換中的運用研究,提出了MPLS與OBS相結合的方案--標簽光突發交換(LOBS)。為了降低復雜性,Y. Wei等建議采用JIT(Just In Time)信令協議,JIT協議提供盡力而為的服務,不支持WDM層的QoS。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的P. Bayvel等人提出了一種波長路由光突發交換(WR-OBS)方案,并對其性能進行了研究,該方案以波長路由為基礎,更接近電路交換的概念,可以提供有服務質量(QoS)保證,但網絡的靈活性和帶寬利用率低,而且雖然原理上可以以波長為標簽實現MPLS,但由于涉及到對波長的操作,一些(G)MPLS操作(如標簽棧、標記交換路徑——LSP融合等)難以實現。阿爾卡特研究中心的Xiong[6] 等人研究了OBS網絡的控制結構和數據信道調度算法。從事這方面的研究還有美國德克薩斯大學、伊利諾斯州技術學院、意大利的羅馬大學等。國內一些大學和研究機構,近年來也開展了相關預研工作。

  既然IP-over-WDM作為下一代光互聯網的理想網絡結構,光突發交換(OBS)又作為IP-over-WDM網絡中首選的交換模式,而目前互聯網上大量的應用需要服務質量(QoS)支持,區分服務(DiffServ)由于其擴展性和易于采用電子交換/路由技術實現,而成為一種好的IP QoS解決方案,已被IETF標準化并得到國際上的廣泛研究。因此,在WDM層支持IP QoS便成為IP-over-WDM網絡中的一個挑戰性課題,我們在這方面進行了探索和研究[7,8],提出了IP DiffServ over OBS網絡體系結構、節點功能模型及其關鍵算法。

  3 寬帶接入網絡技術

  3.1 有線寬帶接入網技術

  目前,有線寬帶接入網技術主要有銅線接入、光纖接入和基于有線電視網的混合光纖同軸接入。

  3.1.1 銅線寬帶接入技術

  銅線寬帶接入技術也就是xDSL技術,主要包括高比特率的用戶數字環路(HDSL)、非對稱用戶數字環路(ADSL)和甚高比特率的用戶數字環路(VDSL)。

  HDSL利用現有銅線用戶線中的兩對或三對雙絞線來提供全雙工的1.5/2Mbit/s數字連接能力。其基本原理是:局端機接收交換機來的標準一次群信號,然后加上所需的用于同步和維護的HDSL開銷,進行數字信號處理和線路編碼,形成具有HDSL幀的線路信號并送給雙絞線傳輸。在用戶側的遠端機對收到的線路信號進行解碼和信號處理,減小傳輸損傷,去掉HDSL開銷并恢復標準一次群信號。

  ADSL在一對銅線上支持上行速率512Kbps~1Mbps,下行速率1Mbps~8Mbps,有效傳輸距離在3~5公里范圍以內。ADSL采用頻分復用方式將上行和下行信道分離,原有的電話信號占據最低的頻段300~3400Hz,而高比特率的下行信號則占據高頻段,總的工作頻段限制在1MHz以內。

  VDSL是xDSL技術中最快的一種,在一對銅質雙絞電話線上,下行速率為13Mbps~52Mbps,上行速率為1.5Mbps~2.3Mbps。但VDSL的傳輸距離較短,一般只在幾百米以內。VDSL是一種傳輸距離很短的寬帶接入技術,當ONU離終端用戶很近時,可與FTTC、FTTB等結合用。

  總的說來,xDSL技術允許多種格式的數據、話音和視頻信號通過銅線從局端傳給遠端用戶,可以支持高速Internet/Intranet訪問、在線業務、視頻點播、電視信號傳送、交互式娛樂等。其主要優點是能在現有90%銅線資源上傳輸高速業務,解決光纖不能完全取代銅線"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但DSL技術也有其不足之處。它們的覆蓋面有限(只能在短距離內提供高速數據輸),并且一般高速傳輸數據是非對稱的,僅僅能單向高速傳輸數據(通常是網絡的下行方向)。因此,這些技術只適合一部分應用??勺鳛閷拵Ы尤氲倪^渡技術。

  3.1.2 光纖接入技術

  光纖接入網又稱光纖用戶環路(FITL), 它是在交換局中設有光線路終端(OLT),在用戶側有光網絡單元(ONU),OLT和ONU之間用光纖連接。ONU可以用多種方式連接用戶,一個ONU可以連接多個用戶。根據ONU與用戶的距離,光纖接入網FITL又有多種方式,有光纖到路邊(FTTC)、光纖到大樓(FTTB)、以及光纖到戶(FTTH)等幾種形式。從光纖接入網是否含有電源,可分成有源光網絡(AON)和無源光網絡(PON)兩大類。

  從光接入網系統接入方式看,目前FITL有兩接入方式:綜合的FITL系統和通用的FITL系統。綜合的FITL系的主要特點是通過一個開放的高速數字接口與數字交換機相連,這種方式代表了FITL的主要發展方向。通用的FITL系統在FITL和交換機之間需要應用一個局內終端設備,在北美稱之為局端(COT)。其功能是進行數模轉換并將來自FITL系統的信號分解為單個的話帶信號,以音頻接口方式經音頻主配線架與交換機相連。這種方式適合于任何交換機環境,包括模擬交換機和尚不具備標準開放接口的數字交換機。然而,由于需要增加局內終端設備、音頻主配線架和用戶交換終端,因而這種方式的成本和維護費用要比綜合的FITL系統高。

  傳統的時分復用方式(TDM PON)、頻分復用FDM PON、波分復用WDM PON和ATM PON方式。其中,APON采用ATM技術進行信號傳輸、復用,即所謂的APON方式,使其具有多業務、多比特率支持能力,并動態分配帶寬,這時帶寬可統計復用,因而信道資源利用率高。由于PON是共用的,OLT是共用的,加上采用ATM后帶寬是共享的,因此APON的突出優點是成本較低。

  光接入網由于采用光纖作為傳輸介質,具有傳輸距離遠,帶寬大,維護費用低等特點,是有線寬帶接入技術的理想方案,代表了寬帶接入網的發展方向。但由于其初期投資大,很難在短期內得到廣泛應用。

  3.1.3 混合光纖同軸接入

  混合光纖同軸接入(HFC:Hybrid Fiber Coaxial)是一種新型的寬帶接入技術,采用光纖到服務區,而在進入用戶的“最后1公里”采用同軸電纜。它融數字與模擬傳輸為一體,集光電功能于一身,同時提供較高質量和較多頻道的傳統模擬廣播電視節目、較好性能價格比的電話服務、高速數據傳輸服務和多種信息增值服務,以及交互式數字視頻應用。

  HFC的主要結構由模擬前端、數字前端、光纖傳輸網絡、同軸電纜傳輸網絡、光節點、網路接口單元和用戶終端設備等技術組成。模擬前端的主要功能是將模擬電視信號調制在HFC所規定的50~450MHz或550MHz的頻段。數字前端提供對數字圖像的壓縮調制、數字電話信號的調制以及用戶信息的路由選擇等功能。光纖傳輸網絡的主要作用是將所有接入到HFC的信息復用成一群信息流,然后將其變換為光信號后傳送。光節點主要進行光電和電光轉換。網絡接口單元的主要作用是:一是將電話、數據和電視信號分開,二是將這些業務信號分送到不同的用戶設備。

  HFC的主要優點是基于現有的有線電視網絡,提供窄帶、寬帶及數字視頻業務,因此,成本較低,將來可方便地升級到光纖到戶(FTTH)。但缺點是必須對現有有線電視網絡進行改造,以提供雙向業務的傳送。

  3.2 寬帶無線接入技術

  寬帶無線接入技術系統是未來幾年內通信市場發展的一個熱點。目前寬帶無線接入技術主要有以下幾種:LMDS(Local Multipoint Distribute System,本地多點分配系統)[4]、MMDS(Multipoint Multichannel Distribute System,多點多信道分配系統)[5]、無線局域網[6]等。

  3.2.1 本地多點分配系統(LMDS)

  LMDS系統通常由基礎骨干網、基站、用戶終端設備和網管系統組成。骨干網可由ATM或IP的核心交換平臺及因特網、PSTN網互連模塊等組成。基站實現骨干網與無線信號的轉換,可支持多個扇區,以擴充系統容量。一般來說,用戶終端都有室外單元(含定向天線和微波收發設施)和室內單元(含調制解調模塊及網絡接口NUI)。LMDS系統可采用的調制方式主要為相移鍵控(PSK)和正交幅度調制(QAM)。無線雙工方式一般為頻分雙工(FDD),多址方式為頻分多址(FDMA)或時分多址(TDMA)。

  LMDS的主要優點是可同時支持話音、數據和圖像業務的傳送,且初期投資少,容易擴容和升級。缺點是傳輸距離段,同時易受天氣和地形限制的影響。

  3.2.2 多點多信道分配系統(MMDS)

  MMDS(Multichannel Multipoint Distribution System)是服務商向用戶提供寬帶數據和話音業務的一種固定無線接入方案。MMDS工作頻段集中在2-5GHz,可用帶寬2×31.5MHz(上、下行)。3.5G MMDS頻段具有良好的傳播特性,傳輸距離可達10km。MMDS頻譜不受雨衰的影響,但可被建筑物衰減。在通常情況下,該頻段需要視線傳播,但對于一些較下方的阻擋物有一定的抵抗力。

  MMDS可提供點對點面向連接的數據業務、點對多點業務、點對點無連接型網絡業務。與LMDS相比,MMDS不受雨衰影響,適用于用戶分散、容量較小的場合。MMDS基站端與網絡側接口包括T1/E1、100Base-T和OC-3,用戶側接口包括T1/E1、10Base-T。因此,MMDS提供的帶寬比較有限,MMDS的建設成本相對于LMDS要低些。

  3.3.3 無線局域網

  一般來說,凡是采用無線傳輸媒體的計算機局域網都可稱為無線局域網。這里的無線媒體可以是無線電波、紅外線或激光。無線局域網的基礎還是傳統的有線局域網,是有線局域網的擴展和替換。它只是在有線局域網的基礎上通過無線HUB、無線訪問節點(AP)、無線網橋、無線網卡等設備使無線通信得以實現。

  無線局域網的組網方式包括有中心和無中心兩種模式。當采用有中心的模式時,由接入點AP對無線信道進行集中式管理,當采用無中心的方式時,各移動終端分布式地隨機訪問信道。

  在物理層,無線局域網可采用外+FHSS(或DSSS)、DSSS+補碼鍵控以及OFDM多中方式。在MAC子層,無線局域網可采用PCF和DCF兩種方式。

  無線局域網為移動終端提供一種訪問廣域網的方式,也可由多個移動終端自由組網,共享資源。它主要支持數據業務的傳送,也可提供語音和圖像業務的傳送。

  無線局域網的主要優點投資少,移動終端可以動態,臨時組網,支持移動終端的漫游。缺點是覆蓋范圍有限,帶寬相對較小,且存在潛在的安全問題。

  4 寬帶通信網的發展趨勢

  目前,通信網可大體分為兩種,即電路通信網和數據通信網絡,前者包括公共交換電話網(PSTN)和公用陸地移動通信網(PLMN);后者包括分組通信網、數字數據網、幀中繼、ATM網絡以及IP網絡。電路通信網和數據通信網處于分離狀態,網絡之間的互連通過接入服務器(AS)或網關(GW)完成。這使得整個通信網絡具有如下顯著缺點:業務與網絡捆綁,業務提供不靈活;設備間需要通過標準化的規程互通; 不同網絡的控制協議不同。

  隨著數據通信網絡業務的不斷豐富,技術的不斷更新,整個網絡將演變成IP作為整個網絡的核心,以ATM、IP、SDH、以太網以及各種無線接入技術作為整個網絡的邊緣和接入的方式。以DWDM方式的IP over SDH或IP over Optical為傳輸手段,負責整個高速信息網絡的傳輸。整個網絡將以IP協議作為統一通信協議,兩個通信網的業務將完全進行融合。網絡的特征將只在網絡的邊緣地帶才能夠顯示出來,在此時骨干網絡只起信息傳輸的作用,業務特性只能在網絡的邊緣實現。

  為了使兩個通信網絡的業務在IP層面實現融合,需要解決一系列技術問題,例如,如何對語音和圖像業務提供QoS保證、如何實現對整個網絡資源的管理和分配、以及如何隨時隨地提供寬帶接入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認為IP與MPLS的結合、光纖接入技術以及寬帶無線接入技術將成為未來寬帶通信網絡的主流技術。原因在于:

  ·IP與MPLS結合,代表寬帶分組交換網絡的發展方向。IP以其實現簡單,支持異種網絡的互連等優點,在Internet上得到廣泛應用。通過采用IP技術,能實現各種網絡技術的互連互通,并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三網合一”。由于MPLS具有快速轉發,支持流量工程,并提供QoS保證等優點,因此,MPLS可作為下一代網絡的管理和控制面技術。通過IP與MPLS的結合,能有效支持語音、數據和圖像業務的傳送,并使網絡具有良好的可擴展性,易于管理和維護。

  ·光纖接入技術是“最后一公里”問題的最終解決方案。光纖以其大帶寬、易于維護、抗干擾、抗腐蝕等優點,已逐漸在接入網中得到應用。隨著光纖、光器件價格的進一步下降,光接入網將最終成為寬帶到家的首先方案。

  ·寬帶無線接入技術是未來通信網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無線接入技術以其成本低廉、不受地理環境的約束、支持用戶的移動性等優點,將成為光纖接入技術的重要補充,使人們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個人通信的目的。

  5 結論

  本文分別從寬帶骨干網和寬帶接入網兩個層面,介紹了寬帶網絡技術的發展過程和現狀,并討論了寬帶通信網的發展趨勢。

  參 考 文 獻

  [1] http://www.atmforum.com

  [2] R. Callon., P. Doolan, N. Feldman, A. Fredette, G. Swallow and A. Viswanathan, "A Framework for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Internet draft , May 1997.

  [3] Bharat Doshi,Subra Dravida, "A Simple Data Link(SDL) Protocol For Next Generation Packet Network,"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 in Comm.,Vol.18,No.10,Oct.,2000.

  [4] B. Cornaglia, et. aL, "LMDS systems: A possible solution for wireless ATM access networks", Proceedings IEEE International onference on ATM (IATM'98). Colmar, France. 1998.

  [5] Himket Sari, "Broadband radio access to homes and businesses: MMDS and LMDS", omputer Networks Journal, Vol. 31, pp. 379-393, 1999.

  [6] IEEE standard for wireless LAN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and physical layer (PHY) specifications, 1999 Edition.

  [7] Keping Long , Rodney S. Tucker , Chonggang Wang. A New Framework and Burst Assembly for IP DiffServ over Optical Burst Switching Networks. GlobeCom2003. San Francisco, USA, Dec. 1-5,2003.

  [8] Keping Long, R. S. Tucker and Seen-Yoon OH, "Fairness scheduling algorithms for supporting QoS in optical burst switching networks", Proceedings of the SPIE'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Asia-Pacific Optic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POC), Shanghai, CHINA, 2002.

  隆克平 1968年5月出生于四川通江縣,現為電子科技大學、重慶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重慶郵電學院通信與信息學院院長、教授,光互聯網及無線信息網絡研究中心主任,IEEE會員、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電子工程系Research Fellow.已主持承擔和完成國家級、省部級及國際國內合作項目等科研項目20余項,主要研究方向:光互聯網結構及交換技術、寬帶網絡理論與技術,已發表學術論文120余篇,其中,已被SCI、EI、ISTP三大檢索收錄論文60余篇,申請國際專利4項(已授權兩項),出版譯著2部。


----《中國數據通信》

發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匿名發表
亚洲香蕉成人av网站在线观看_欧美精品成人91久久久久久久_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_热久久视久久精品18亚洲精品_国产精自产拍久久久久久_亚洲色图国产精品_91精品国产网站_中文字幕欧美日韩精品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调教_国产精品久久一区_性夜试看影院91社区_97在线观看视频国产_68精品久久久久久欧美_欧美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_欧美老女人bb
奇米4444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国产91| 欧美一区二粉嫩精品国产一线天| 最近2019年中文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色悠悠| 91av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野外wwwxxx| 欧美成人合集magnet| 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91免费电影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1| 成人网欧美在线视频| 欧美在线激情视频| 久久深夜福利免费观看| 疯狂蹂躏欧美一区二区精品| 成人av色在线观看| 日韩av快播网址| 国产中文字幕日韩|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2019中文字幕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专区在线播放| 国产精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又大又硬又粗bbbbb| 欧美国产第二页| 538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日韩在线免费高清视频| 97热精品视频官网| 亚洲精品影视在线观看| 欧美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成久久久久三级| 热99精品里视频精品| 日韩中文理论片| 欧美wwwxxxx| 日本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视频精品va久久久久久| www.国产精品一二区| 亚洲性夜色噜噜噜7777| 久久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激情乱人伦一区|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播放| 伊人久久综合97精品| 性欧美xxxx视频在线观看| 97视频在线看| 激情av一区二区| 欧美一级淫片aaaaaaa视频| 欧美又大又粗又长| 成人中心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毛片在线看| 久久综合久久美利坚合众国| 日韩av成人在线| 91亚洲午夜在线| 韩国三级日本三级少妇99| 日韩欧美黄色动漫| 亚洲欧美综合区自拍另类| 成人黄色影片在线| 久久九九亚洲综合|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岛国av在线不卡| 92裸体在线视频网站|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99热软件|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观看嘿嘿视频|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 国产不卡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蜜臀| 国产精品99蜜臀久久不卡二区| 伊人伊人伊人久久| 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激情视频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二区二区91| 亚洲精品ady| 久久亚洲综合国产精品99麻豆精品福利| 热久久视久久精品18亚洲精品| 欧美大肥婆大肥bbbbb|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成人av网站| 久久免费少妇高潮久久精品99| 欧美精品videossex性护士| 亚洲男人天堂手机在线|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不卡|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入口| 欧洲日本亚洲国产区|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免费播放| 亚洲第一区中文99精品| 亚洲性av在线| 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一区| 青青草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日本成人免费在线| 麻豆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91影视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这里只有精品| 亚洲性生活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欧美在线| 美女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日韩精品在线播放| 97婷婷涩涩精品一区| 久久人人爽亚洲精品天堂| 欧美伊久线香蕉线新在线| 欧美日韩亚洲成人|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香蕉的用户体验| 亚洲欧美国产高清va在线播| 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 2021国产精品视频| 日韩av在线不卡|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日产久久高清欧美一区| 91香蕉嫩草神马影院在线观看| 成人情趣片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6699| 欧美高清电影在线看| 深夜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91久久婷婷一区二区| 成人高h视频在线| 日韩av一区二区在线| 日韩电影在线观看永久视频免费网站| 日韩av资源在线播放| 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国产精品爱啪在线线免费观看| 97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va在线观看| 日韩av最新在线| 欧美日韩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色天天综合狠狠色| 亚洲男人天堂手机在线| 亚洲毛片在线看|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ⅴ| 精品毛片网大全| 欧美一级淫片播放口| 欧美另类在线观看| 蜜月aⅴ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91国内在线视频| 伊人成人开心激情综合网|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精品在线观看| 91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精品mp4| 91亚洲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极品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一区中文字幕乱码| 日韩大片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成人黄色av| 欧美性精品220| 欧美综合国产精品久久丁香| 国产91精品网站| 色777狠狠综合秋免鲁丝| 中文字幕亚洲二区| 亚洲精品99久久久久| 成人h视频在线| 91免费的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激情国内偷拍|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亚洲成色www8888| 色婷婷**av毛片一区| 日韩不卡中文字幕| 精品小视频在线| 亚洲成av人影院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欧美人在线视频| 亚洲黄色av女优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va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中文|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精品| 欧美性视频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