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晰的分析問題
2.三思而后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3.收集完整的需求。
花點時間,想好產品的目標形態和最終的用戶群。在這個階段思路清晰會給以后節省很多時間。
4.寫一個執行計劃
對于比較大的項目,將工作拆分成多個模塊來做,并考慮以下幾點:
1)每個模塊都會用到的功能;
2)數據在各個模塊之間如何傳遞;
3)數據在每個模塊中如何使用;
收集需求和做計劃比編碼乏味,甚至比花幾個小時調試代碼更繁瑣。如果前期你能花時間正確設計項目的流程和結構,寫代碼的部分只是體力活。
5.注釋你的代碼。
每個函數都應該有1-2行的注釋,標明參數和返回值的含義。注釋應該是告訴你“為什么”而不是“什么”。在修改代碼的時候記住更新注釋。
6.使用一致的變量命名規則。
這將有助你跟蹤各個類型的變量,了解這個變量的作用。使代碼易于調試和維護。一個比較流行的約定是匈牙利命名法---以變量類型作為名字的前綴。例如:整型變量使用“intRowCounter”,字符串變量使用“strUserName”。無論你是用什么命名約定都沒關系,最終保證你的變量名稱是描述它的作用的就行。
7.組織你的代碼。
按照一定的代碼規范組織代碼,該縮進的縮進,該加空格的加空格。這樣會使代碼看起來更優雅,流程看起來更加清晰。
8.測試一切。
首先,在模塊內部測試,使用你所期望的輸入和輸出測試。然后使用可能出現的輸入輸出測試。按照上述方法會測試出隱藏的bug。測試也是一種藝術,通過實踐,你會逐漸鞏固自己的技能。在接口的測試用例中需要包括以下幾項:
a.邊界值:0和超出預期的最大值,文本值,空字符串,空參數;
b.無意義的值:假設用戶輸入的是亂碼;
c.不正確的值:如參數要求數字,使用字符串測試。
9.實踐,實踐,實踐。
編程不是一個停滯不前的行為。應該活到老,學到老。反復學習一些舊的知識是很重要的。
10.準備接受需求變更。
在現實工作環境中,需求是會變更的。開始時需求越清晰,排期越清晰。
a.在寫代碼之前,需求文檔或者實現計劃會讓整個項目的過程更加清晰。
b.將工程分為一系列的里程碑,為每個block做一個demo。一次管理一個里程碑過程。
11.從簡單到復雜。
當設計的東西比較復雜時,先設計一個簡單的demo,然后把功能一個一個加上去。
大家如果對編程感興趣,想了解更多的編程知識,解決編程問題,我們這里有java高手,C++/C高手,windows/Linux高手等,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腳本之家(jb51net),期望您的關注。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