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實例講述了JavaScript常用內置對象用法。分享給大家供大家參考,具體如下:
博主最近半個月沒有更新博客,主要是每天都在學車中,學車的過程雖然挺折騰的,但是人嗎總得學會適應,在百忙之中給大家分享一篇關于JavaScript的內置對象,不清楚的小伙伴可以進來看看。
當使用到字符串的屬性或方法時,系統會把字符串包裝成一個對象
屬性
length:獲取字符串的長度
方法
concat(str1,str2):連接字符串
indexOf(str):查找第一次出現的子字符串的位置
substr(num1,num2):子字符串截取
toUpperCase():轉換為大寫
charAt(num):去第幾個元素
replace(str1,str2):替換字符串中的內容
以當前時間創建對象:
var d = new Date();
常用方法
getFullYear();獲取4位數的年份
getMonth();獲取月份[0-11],需要進行+1操作
getDate();獲取日期[1-31]
getHours();獲取時
getMinutes();獲取分
getSecond();獲取秒
getMilliseconds();獲取毫秒
常用方法
abs(num);求絕對值函數
ceil(num);大于參數值的最小整數
floor(num);小于參數值的最大整數
min(num1,num2);求最小值
max(num1,num2);求最大值
pow(num1,num2);求參數1的參數2次方
random();返回0-1之間的隨機數
round(num);四舍五入
sqrt(num);開方函數
屬性
length:該數組的長度
常用方法
concat(arr);將該數組和參數數組合并,得到一個新的數組
join(str);將數組轉換為字符串
pop();刪除最后一個元素,并返回該元素
push(mixed,mixed…);在數組尾部入棧,并放回數組的長度
reverse();反轉數組
shift();移除數組的第一個元素,并返回該元素
unshift(mixed,mixed…);在數組的開始處插入元素,并返回數組的長度
slice(start,end);返回數組中的一段作為新數組返回
sort(functionsort);根據排序函數來排序數組,如果省略排序函數,則按照Ascll來進行排序
splice(start,length);刪除數組中的指定元素
希望本文所述對大家JavaScript程序設計有所幫助。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