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實例講述了JS中的事件委托。分享給大家供大家參考,具體如下:
事件委托(也叫事件代理),其實這個問題也簡單,要想弄明白事件委托,我們先要把事件冒泡的機制搞清楚。舉個事件冒泡的例子:
<ul> <li>點擊</li></ul><script> var ul=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ul')[0]; var li=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li')[0]; ul.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alert('我是ul,我被點擊了'); }, false); li.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alert('我是li,我被點擊了'); }, false);</script>
在這段代碼中,當我們點擊li的時候出發了li的click事件,但是在這時,ul的click事件也被觸發了,這就是事件的冒泡。搞明白這個之后,我們就可以來說事件委托了,既然事件能從子元素(li)冒泡的父元素(ul)身上,那么我們就可以給ul自己加一個click事件,把所有li的事件都委托給了我們的父級(ul)身上,可能到這里有些朋友還是不明白這個事件委托到底有什么用,我們在舉一個事件委托的實例來說明一下:
<ul> <li>點擊1</li> <li>點擊2</li> <li>點擊3</li> <li>點擊4</li> <li>點擊5</li></ul><script> //使用事件委托的代碼 var ul=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ul')[0]; ul.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e){ alert(e.target.innerHTML); }, false); //不使用事件委托,循環給li添加click事件 var li=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li') for(var i=0;i<li.length;i++){ li[i].onclick=function(){ alert(this.innerHTML); } }</script>
我們以上代碼把事件委托給了ul,只給ul增加點擊事件,在瀏覽器中運行點擊對應的li會彈出li對應的innerHTML
,這個function(e){};
中的e這個參數實際上就是當前我們點擊li時,系統傳給我們的一些事件信息,e.target
實際上指的就是當前我們點擊的這個li,在這里我們每次彈出的都是當前點擊對象的innerHTML
,這就是一個簡單的事件委托的案例。
而事件委托對于我們優化代碼意義是非常大的,我們都知道,頻繁的dom操作是非常耗費性能的,現在ul里邊是5個li,我們假如不用事件委托實現上面代碼所作的事情,就需要用for循環,給每個li都寫一個click事件,這樣一來dom操作就比較多了,如果是10個li呢,100個甚至更多呢,單不說dom操作影響的性能,li過多for循環自身就會占用大量的事件。如果利用事件委托,既避免了for循環耗費的性能,又省去了繁多的dom操作耗費的性能。
希望本文所述對大家JavaScript程序設計有所幫助。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