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容性問題的由來
2001年微軟發布了XP和IE6,在當時是世界上標準執行得最高的瀏覽器,并且有很多私有技術和容錯技術,使得頂峰市場份額達到98%。于是驕傲的微軟不理睬W3C,W3C也把微軟拋棄,兩家分道揚鑣越久,標準的相差就越來越遠。而其他瀏覽器諸如Chrome、Firefox等雖然是按照W3C標準來執行的,也畢竟是有自己的東西,而非完全按照W3C的標準來執行。這就造成了同樣的一段前端代碼在各個瀏覽器上顯示或者效果并不相同。 不過近年,不管是IE還是其他的瀏覽器也在逐步的向W3C標準靠近,等到完全按照這個標準解釋的那天或許前端開發者省卻好多功夫哦(但愿哦)!??!
說白一點,瀏覽器是一個(X)HTML/CSS/javascript等語言的解釋執行環境,h1能解釋為標題,a能解釋為連接,都是瀏覽器定義好的,這一份定義從一開始定制時有偏差,最終會導致解釋的結果就會差得很遠,就產生了瀏覽器兼容性的問題。
先記錄一下從網上扒過來的: http://blog.csdn.net/chuyuqing/article/details/37561313/ http://www.jb51.net/article/76575.htm 以后碰到的話再慢點兒記錄。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