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http://cuiqingcai.com/2529.html
之前在用jQuery,不過有時候用著用著一些用法發現并沒有用到過,比較陌生,現在重新梳理一下,把易忽略的知識點總結一下,長期更新。
參考梳理來源:
慕課網
有時需要精確的選擇任意多個指定的元素,類似于從文具盒中挑選出多根自已喜歡的筆,就需要調用sele1,sele2,seleN選擇器,它的調用格式如下:
$(“sele1,sele2,seleN”)
其中參數sele1、sele2到seleN為有效選擇器,每個選擇器之間用“,”號隔開,它們可以是之前提及的各種類型選擇器,如$(“#id”)、$(“.class”)、$(“selector”)
選擇器等。
例如,通過選擇器獲取其中的任意兩個元素,并將它們顯示的內容設為相同,如圖所示:
在瀏覽器中顯示的效果:
雖然頁面中添加了三個元素,但是通過使用$(“div,p”)
選擇器方式獲取了其中的<div>和<p>元素,并設置它們顯示的內容。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而通過prev + next
選擇器就可以查找與“prev”元素緊鄰的下一個“next”元素,格式如下:
$(“prev + next”)
其中參數prev為任何有效的選擇器,參數“next”為另外一個有效選擇器,它們之間的“+”表示一種上下的層次關系,也就是說,“prev”元素最緊鄰的下一個元素由“next”選擇器返回的并且只返回唯的一個元素。
例如,使用prev + next
選擇器,獲取<p>元素最近鄰的下一個元素,如下圖所示:
在瀏覽器中顯示的效果:
與上一節中介紹的prev + next
層次選擇器相同,prev ~ siblings
選擇器也是查找prev 元素之后的相鄰元素,但前者只獲取第一個相鄰的元素,而后者則獲取prev 元素后面全部相鄰的元素,它的調用格式如下:
$(“prev ~ siblings”)
其中參數prev與siblings兩者之間通過“~”符號形成一種層次相鄰的關系,表明siblings選擇器獲取的元素都是prev元素之后的同輩元素。
例如,使用prev ~ next
選擇器,獲取<p>元素后面相鄰的全部元素,并設置它們在頁面中顯示的內容,如下圖所示:
在瀏覽器中顯示的效果:
可以看出,調用$("p~span")
選擇器代碼,獲取了<p>元素下面兩個(全部)的<span>元素,該元素不包含<p>元素上面的元素和不屬于同輩范圍的元素。
與上一節介紹的:eq(index)選擇器按索引查找元素相比,有時候我們可能希望按照文本內容來查找一個或多個元素,那么使用:contains(text)
選擇器會更加方便, 它的功能是選擇包含指定字符串的全部元素,它通常與其他元素結合使用,獲取包含“text”字符串內容的全部元素對象。其中參數text
表示頁面中的文字。
例如:
在瀏覽器中顯示的效果:
從圖中可以看出,調用li:contains('土豪')
代碼,可以很方便地獲取<li>中包含‘土豪’字符內容的全部元素,并且只要與選擇的元素中或子元素中包含該字符內容,就可以被選中。
注意:li:contains('土豪')
土豪為什么必須加單引號呢?因為它是一個字符串,而不是一個變量,所以不加單或雙引號的話是會報錯的。
除了在上一小節介紹的使用包含的字符串內容過濾元素之外,還可以使用包含的元素名稱來過濾,:has(selector)
過濾選擇器的功能是獲取選擇器中包含指定元素名稱的全部元素,其中selector
參數就是包含的元素名稱,是被包含元素。
例如:獲取指定包含某個元素名的全部<li>元素,并改變它們顯示文字的顏色,如下圖所示:
在瀏覽器中顯示的效果:
可以看出,通過使用$("li:has('p')")
選擇器代碼,獲取了包含<p>元素的全部<li>元素,并通過CSS方法改變了這些元素在頁面中顯示的文字樣式。
:hidden
過濾選擇器的功能是獲取全部不可見的元素,這些不可見的元素中包括type屬性值為hidden的元素。
例如,調用:hidden
選擇器獲取不可見的<p>元素,并將該元素的內容顯示在<div>元素中,如下圖所示:
在瀏覽器中顯示的效果:
從圖中可以看出,先調用$("p:hidden")
代碼獲取隱藏的<p>元素,并調用該元素的html()方法獲取該元素中的內容,最后將該內容顯示在<div>元素中。
與上一節的:hidden
過濾選擇器相反,:visible
過濾選擇器獲取的是全部可見的元素,也就是說,只要不將元素的display屬性值設置為“none”,那么,都可以通過該選擇器獲取。
例如,使用:visible
選擇器獲取可見的<p>元素,并將該元素的內容顯示在<div>元素中,如下圖所示:
在瀏覽器中顯示的效果:
從圖中可以看出,調用$("p:visible")
選擇器代碼,獲取那個可見的<p>元素,并調用html()
方法獲取該元素的內容,最后將該內容顯示在<div>元素中。
如何獲取表單全部元素?:input
表單選擇器可以實現,它的功能是返回全部的表單元素,不僅包括所有<input>標記的表單元素,而且還包括<textarea>、<select> 和 <button>標記的表單元素,因此,它選擇的表單元素是最廣的。
如下圖所示,使用:input
表單選擇器獲取表單元素,并向這些元素增加一個CSS樣式類別,修改它們在頁面中顯示的邊框顏色。
在瀏覽器中顯示的效果:
可以看出,通過調用$(“#frmTest :input”)表單選擇器代碼獲取了表單中的全部元素,并使用addClass()方法修改它們在頁面中顯示的邊框顏色。addClass()方法的功能是為元素添加指定的樣式類別名稱,它的更多使用將會在后續章節中進行詳細介紹。
:text
表單文本選擇器可以獲取表單中全部單行的文本輸入框元素,單行的文本輸入框就像一個不換行的字條工具,使用非常廣泛。
例如,在表單中添加多個元素,使用:text
選擇器獲取單行的文本輸入框元素,并修改字的邊框顏色,如下圖所示:
在瀏覽器中顯示的效果:
從圖中可以看出,通過:text
表單選擇器只獲取單行的文本輸入框元素,對于<textarea>區域文本、按鈕元素無效。
如果想要獲取密碼輸入文本框,可以使用:password
選擇器,它的功能是獲取表單中全部的密碼輸入文本框元素。
例如,在表單中添加多個輸入框元素,使用:password
獲取密碼輸入文本框元素,并修改它的邊框顏色,如下圖所示:
在瀏覽器中顯示的效果:
從圖中可以看出,在多個文本輸入框中,使用:password選擇器只能獲取表單中的密碼輸入文本框,并使用addClass()方法改變它的邊框顏色。
表單中的單選按鈕常用于多項數據中僅選擇其一,而使用:radio
選擇器可輕松獲取表單中的全部單選按鈕元素。
例如,在表單中添加多種類型的表單元素,使用:radio
選擇器獲取并隱藏這些元素中的全部單選按鈕元素,如下圖所示:
hide()
方法的功能是隱藏指定的元素。
在瀏覽器中顯示的效果:
以上是:radio選擇器的效果。
表單中的復選框常用于多項數據的選擇,使用:checkbox
選擇器可以快速定位并獲取表單中的復選框元素。
例如,在表單中增加多個不同類型的元素,使用:checkbox
選擇器獲取其中的全部復選框元素,并將它們全部設為選中狀態,如下圖所示:
在瀏覽器中顯示的效果:
這樣便實現了選中 checkbox 的效果,做全選的時候比較方便。
通常情況下,一個表單中只允許有一個“type”屬性值為“submit”的提交按鈕,使用:submit
選擇器可獲取表單中的這個提交按鈕元素。
例如,在表單中添加多個不同類型的按鈕,使用:submit
選擇器獲取其中的提交按鈕,并使用attr()
方法修改按鈕顯示的文本內容,如下圖所示:
在瀏覽器中顯示的效果:
從圖中可以看出,使用:submit
選擇器從三種類型按鈕中獲取了提交按鈕,并使用attr()
方法將該按鈕顯示的文字修改為“點我就提交了”。
表單中包含許多類型的按鈕,而使用:button
選擇器能獲取且只能獲取“type”屬性值為“button”的<input>和<button>這兩類普通按鈕元素。
例如,在表單中添加多種類型的按鈕元素,使用:button
選擇器獲取其中的普通按鈕元素,并修改它們的邊框色,如下圖所示:
在瀏覽器中顯示的效果:
從圖中可以看出,使用:button
選擇器只能獲取兩種類型的普通按鈕,且修改了它們的邊框顏色,并未獲取表單中的“提交按鈕”。
有一些元素存在選中狀態,如復選框、單選按鈕元素,選中時“checked”屬性值為“checked”,調用:checked可以獲取處于選中狀態的全部元素。
例如,在表單中添加多個復選框和單選按鈕,其中有一些元素處于選中狀態,使用:checked
獲取并隱藏處于選中狀態的元素,如下圖所示:
在瀏覽器中顯示的效果:
從圖中可以看出,使用:checked
選擇器可以獲取處于選中狀態的元素,并調用hide()
方法將它們進行隱藏。
與:checked
選擇器相比,:selected
選擇器只能獲取<select>下拉列表框中全部處于選中狀態的<option>選項元素。
例如,在一個添加多個<option>選項的下拉列表框中,使用:selected
選擇器修改處于選中狀態的內容值,如下圖所示:
在瀏覽器中顯示的效果:
從圖中可以看出,使用:selected
選擇器獲取處于選中狀態的<option>元素,并調用text()
方法修改這些選中狀態元素顯示的內容。text()
方法的功能是獲取或設置元素的文本內容,該方法在后續將有詳細的介紹。
通過上面章節的學習,我們知道使用:first
過濾選擇器可以獲取指定父元素中的首個子元素,但該選擇器返回的只有一個元素,并不是一個集合,而使用:first-child
子元素過濾選擇器則可以獲取每個父元素中返回的首個子元素,它是一個集合,常用多個集合數據的選擇處理。
如下圖,如果想把頁面中每個ul中的第一個li獲取到,并改變其顏色。則可以使用
: first-child
在瀏覽器中顯示的效果:
通過$("li:first-child")
選擇器代碼,獲取了兩個<ul>父元素中的第一個<li>元素,并使用css()
方法修改了它們在頁面中顯示的文字顏色。
replaceWith()
和replaceAll()
方法都可以用于替換元素或元素中的內容,但它們調用時,內容和被替換元素所在的位置不同,分別為如下所示:
$(selector).replaceWith(content)
和$(content).replaceAll(selector)
參數selector為被替換的元素,content為替換的內容。
例如,調用replaceWith()
方法將頁面中<span>元素替換成一段HTML字符串,如下圖所示:
在瀏覽器中顯示的效果:
從圖中可以看出,使用replaceWith()
方法替換類別名為“green”的<span>元素,替換之后,舊元素完全由新替換的元素所取代。
wrap()
和wrapInner()
方法都可以進行元素的包裹,但前者用于包裹元素本身,后者則用于包裹元素中的內容,它們的調用格式分別為:
$(selector).wrap(wrapper)
和$(selector).wrapInner(wrapper)
參數selector為被包裹的元素,wrapper參數為包裹元素的格式。
例如,調用wrap()
方法,將<span>用<div>元素包裹起來,如下圖所示:
在瀏覽器中顯示的效果:
從圖中可以看出,紅色區域的<span>元素被藍色邊框的<div>元素通過wrap()
方法包裹起來
remove()
方法刪除所選元素本身和子元素,該方法可以通過添加過濾參數指定需要刪除的某些元素,而empty()
方法則只刪除所選元素的子元素。
例如,調用remove()
方法刪除<span>元素中類別名為“red”的,如下圖所示:
在瀏覽器中顯示的效果:
從圖中可以看出,使用remove(".red")
方法只是把<span>元素中類別名為“red”的這部分元素給刪除了。
hover()
方法的功能是當鼠標移到所選元素上時,執行方法中的第一個函數,鼠標移出時,執行方法中的第二個函數,實現事件的切實效果,調用格式如下:
$(selector).hover(over,out);
over參數為移到所選元素上觸發的函數,out參數為移出元素時觸發的函數。
例如,當鼠標移到<div>元素上時,元素中的字體變成金黃色,如下圖所示:
在瀏覽器中顯示的效果:
從圖中可以看出,使用hover()
方法執行兩個函數,當鼠標移在元素上時調用addClass()
方法增加一個樣式,移出時,調用removeClass()
方法移除該樣式。
toggle()
方法可以在元素的click事件中綁定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函數,同時,它還可以實現元素的隱藏與顯示的切換,綁定多個函數的調用格式如下:
$(selector).toggle(fun1(),fun2(),funN(),...)
其中,fun1,fun2就是多個函數的名稱
例如,使用toggle()
方法,當每次點擊<div>元素時,顯示不同內容,如下圖所示:
在瀏覽器中顯示的效果:
從圖中可以看出,每次點擊<div>元素時,都依次執行toggle()
方法綁定的函數,當執行到最后一個函數時,再次點擊將又返回執行第一個函數。
注意:toggle()方法支持目前主流穩定的jQuery版本1.8.2,在1.9.0之后的版本是不支持的。
one()
方法可以綁定元素任何有效的事件,但這種方法綁定的事件只會觸發一次,它的調用格式如下:
$(selector).one(event,[data],fun)
參數event為事件名稱,data為觸發事件時攜帶的數據,fun為觸發該事件時執行的函數。
例如,使用one方法綁定<div>元素的單擊事件,在事件執行的函數中,累計執行的次數,并將該次數顯示在頁面中,如下圖所示:
在瀏覽器中顯示的效果:
從圖中可以看出,由于使用了one()
方法綁定<div>元素的單擊事件,因為事件函數只能執行一次,執行完成后,無論如何單擊,都不再觸發。
調用animate()
方法不僅可以制作簡單漸漸變大的動畫效果,而且還能制作移動位置的動畫,在移動位置之前,必須將被移元素的“position”屬性值設為“absolute”或“relative”,否則,該元素移動不了。
例如,調用animate()
方法先將圖片向右移動90px,然后,再將圖片寬度與高度分別增加30px,如下圖所示:
在瀏覽器中顯示的效果:
從圖中可以看出,圖片先向右移動了“90px”,然后,移動成功后,再在原來的基礎之上以動畫的效果增大30px,增加成功后,顯示“執行完成!”的字樣。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