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類型和品質的不定型因素導致了看似每個廠商之間都有擅長渠道的假象,我 一直在想廠商和渠道之間的關系應該是特別矛盾的,而如今不是,試想如果我們加強了橫向經驗的分享,那么那些廣告聯盟就不可能存在那么多貓膩了。我曾跟一家廣告聯盟的老總說:這個行業內去問10家運營商目前CPA的成本大概是多少,會有大半人告訴你2塊左右。但這個價格顯然是不真實的,這個偽行業定價 我個人認為就是廣告聯盟抄出來的。當廣告聯盟有權利控制這個價格的時候,虛定一個行業標準價顯然對聯盟自身是有利的。打個比方說,按照2塊的標 準,2000塊的預算,跑40萬的彈窗量,帶來的用戶是1000個注冊用戶。假設廣告聯盟的網站主分別是1-10這10個網站,從1-10的效果分別從 1000注冊用戶-100注冊用戶(你要知道這些信息聯盟自身是很清楚的)。于是聯盟可以幫你直接在1號站上做滿1000個注冊用戶,然后虛擬的幫你跑完 40萬的量,這樣一來,推廣以后的數據和之前的預期是吻合的,廠商會滿意,聯盟本身的利潤也出來了,這就是聯盟為什么要虛定的這些行業標準價格的原因,對于他來說真正的CPA成本也許就幾毛。
下面的信息時265g綜合了30多家廠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