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在其影響網站收錄的因素中說到了用戶體驗,那么什么是用戶體驗呢?哪些因素可能影響到用戶體驗呢?本文給出了具體的解釋。
用戶體驗,英文叫做User Experience,縮寫為UE或者UX。一種純主觀的在用戶訪問一個網站或使用一個產品(服務)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心理感受。他們的印象和感覺,是否成功,是否享受,是否還想再來/使用。他們能夠忍受的問題,疑惑和BUG的程度。因為它是純主觀的,就帶有一定的不確定因素。個體差異也決定了每個用戶的真實體驗是無法通過其他途徑來完全模擬或再現的。
(1)頁面下載時間過長
如果頁面下載時間過長,如超過30秒,用戶往往會離開這個網站而轉向其它的網站。
(2)網站頁面過長
實際上網頁頁面過長,用戶很難看完全部內容,所以在內容制作時,內容盡量言簡意賅。
在王建碩的一篇文章中提到:“1995年Jakob Neilson做的互聯網用戶調查,美國的用戶在1994年的時候,只有10%的用戶會拖動瀏覽器右邊的滾動條,而絕大多數,90%的用戶,打開一個網站,只看瀏覽第一屏看到的內容,就以為看到了全部,而不會向下滾動。”
現在中國也有這樣的人,而且為數不少。在一個網站的首頁,能看到第三屏內容的人只有10%以下,一個過長的網站很容易引起瀏覽者的視覺疲勞,更何況大部分瀏覽者很有可能已經被前兩屏的內容吸引到別的頁面去了。
(3)無限制的使用Flash及圖片
雖然這些內容能夠可能使網頁內容顯得生動,給用戶帶來視覺沖擊力。但這些資源會造成頁面尺寸的變大而占用瀏覽者的CPU資源,且不利于頁面更新及搜索引擎對網站的抓取。
(4)過期的信息
很久不更新的信息,很容易讓瀏覽者感到反感,而且在心中也會對你這個網站的品牌形象大打折扣。
(5)不友好的導航
不友好的導航是最影響用戶操作的,不能讓用記很方便的找到自己想到的內容。用戶來到一個頁面不知如何返回上一頁,不知道當前頁面是在哪個欄目下的,這樣的網站很可能用戶來了一次就不會再來了。
(6)死連接或連接錯誤
這個就不說了,這是最基本的錯誤,但是好些還有這樣的錯誤,包括新浪這種大網站。
(7)頁面沒有視覺差異
頁面沒有視覺差異,頁面設計很“平”,缺少“層次感”,缺少視覺沖擊力和亮點或者視覺沖擊力突出的并不是網站的主體內容。這是沒有經驗的設計師設計大型網站時最容易犯的錯誤。
把一大堆信息鋪天蓋地的展示到瀏覽者的眼前,你認為他會記住多少。頁面設計要吸引并引導瀏覽者來觀看你想推廣的內容或產品,當然對網頁“層次感”的設計平不是簡單的用一些純度高的顏色來實現,要根據頁面的環境及周邊元素綜合考慮。就象在一個黑板中畫一個白點很明顯,但在一個白板上畫一個白點就看不清楚了。
(8)孤立的頁面
用戶不知用什么方法返回首頁,這種情況往往是出現在信息提示頁或內容調查的結果頁上。
(9)鏈連沒有標準的表現形式
現在很多剛上網站的人還只認為有帶下畫線的文字才是鏈接,網站要有統一標準的鏈接表現形式,并且要和沒有連接的文字有區別,要讓瀏覽者很方便的認出哪些是連接的文字。
如果是圖片加的連接要在圖片下標出“點擊圖片見大圖”,圖片一定要加ALT屬性。“更多”要用中文寫,最好不要MORE或者標點符號代替。
(10)缺少互動的內容
缺少互動的內容,缺少網友的參與,不能讓網友表達情感和思想,注定這個網站只是個死網站。
(11)過多的運用新技術
所謂新技術,就是只有少數人掌握的技術,雖然有可能他的視覺效果很好,功能很強大,但過多的運用新技術,就意味著你準備拋棄99%的用戶。
(12)過復雜的文件目錄及文件名
過復雜的文件目錄及文件名,不利用搜索引擎對頁面的抓取,并且也不利于瀏覽者的記憶。幾乎100%的人輸入網址時會用到IE的緩存,目錄和文件過于復雜,排在IE緩存很靠下的地方,你當然被第二次訪問的機率小的多。
不要說什么用收藏夾,不會有超過一半的人會用收藏夾。而且象我這種收藏夾過于龐大的人,想在收藏夾里找一個網址也是比較不容易的。
(13)使用框架
不建議使用框架,不為什么,就因為搜索引擎不喜歡。連Google的廣告計劃中,對有框架的代碼都是單獨的。
(14)合理使用打開新窗口屬性_blank
過多的彈出新窗口,會大量占用計算機的資源,影響瀏覽者的瀏覽速度。
(15)惡意插件,惡意彈出窗口
有些用戶不注意防范或為了一時利益,在網站中加入不良廣告而影響用戶。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