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刀馬
據有關機構統計,中國移動互聯網呈現激增的發展態勢,今年年中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數達4.6億左右。除了用戶規??焖偕仙?,用戶的使用強度也在增加。對于同時使用電腦和手機上網的用戶而言,移動上網的時間已經達到每天3小時40分鐘左右,占到每天平均上網時間的69%。移動互聯網儼然已成為信息產業發展最快、競爭最激烈、創新最活躍的領域之一。
說起移動互聯網,也就是這兩年的事兒,但就是這短短兩年的時間,移動互聯網似乎呈現出了“人滿為患”的格局。可即便如此,大多數的傳統企業仍然徘徊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的邊緣,這些企業經營者們認識到了移動互聯網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改變及商業價值,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卻無從下手。筆者拙見,從以下幾個角度分析了當前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態勢,談不上有無借鑒的意義,但至少能夠讓傳統企業“霧里看花”看得更真切。
移動互聯網廣告宣傳
由于設備限制,桌面互聯網上的許多工具目前不適合移動平臺,移動互聯網廣告主要以移動搜索廣告、移動顯示廣告為主,相對于印刷廣告以及互聯網廣告價格也偏低,因此,傳統企業在移動互聯網進行廣告炒作時的資金成本就其領域而言,相對較低。
據IgnitionOne的數據顯示,2013年二季度平板電腦帶來的移動搜索廣告支出同期增長了116%,而智能手機也實現了106%的增長。這一數據說明移動搜索廣告正變得越來越受歡迎。但我們仍需考慮的是,搜索廣告不夠直觀,對用戶吸引力不夠,實際效果有待驗證。相比之下,移動顯示廣告則更為直接,能夠對用戶視覺產生較強的沖擊。目前,移動顯示廣告的形式主要在移動應用中植入,抑或像Facebook那樣將廣告信息直接推送給用戶。然而,移動設備屏幕尺寸較小,會使顯示廣告十分突兀,不但不能有效推動用戶購買決策,反而會增加用戶的反感。
搭建企業Web移動官網
既然移動互聯網廣告可以做,那么傳統企業建立移動官網也是必要的一環。未移動化的PC企業網站對手機用戶瀏覽體驗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簡單的優化與調整并不能完美展現企業的品牌文化和產品特色。企業官網移動版不但跟隨了移動互聯網發展的大潮流,而且彰顯了傳統企業在該商業領域的專業性(在傳統企業合作伙伴中建立威信)。
值得一提的是,手機版企業網站在移動搜索引擎顯示的結果中更加靠前,能夠增加企業網站訪問量,吸引一定的潛在客戶群體。另外,搭建移動官網成本較低,不會造成企業資金流壓力,風險極低。
社會化媒體移動終端推廣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社交用戶使用移動終端的比例越來越高,移動互聯網基于地理位置的特性也將給營銷帶來極大的變革。這些移動客戶端聚集了龐大的用戶群體,成為企業爭奪移動互聯網市場的重要陣地。
首先,移動社交平臺能夠更加精準地幫助傳統企業鎖定目標用戶群。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掌握了用戶大量的資料,不乏有價值信息。不僅僅只有用戶年齡、工作等一些表層東西,通過分析用戶發布或者分享的內容,我們可以有效判斷出用戶的喜好、消費習慣以及購買能力等信息。
其次,移動社交平臺能夠增加用戶粘度,形成互動營銷。微博、微信、人人網等移動社交客戶端使傳統企業擁有自己的官方微博、公眾賬號、官方主頁,對企業而言,他們就是一個天然的客戶關系管理系統。通過這些社交平臺,傳統企業能夠及時收到用戶對企業品牌或是產品的評論,并且迅速做出反饋,及時解決用戶問題。如果企業官方賬號能與用戶或者潛在用戶形成良好的關系,讓用戶把企業賬號作為一個朋友賬號來對待,那企業的獲得的價值是難以估量的。
自主研發移動終端應用產品
智能終端的普及推動了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也帶了移動應用產品的爆炸性增長。便捷、高清、觸屏的體驗,使移動應用在商業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利用移動應用吸引消費者關注、向客戶展示品牌形象,已經成為像“Swatch”、 “星巴克”、“NIKE”等知名企業的流行營銷方式。它帶來的不僅是產品信息,更能讓潛在客戶在互動的過程中了解產品特性,成為銷售利器。
就拿Swatch 舉例,swatch的手表多的讓人眼花繚亂,Swatch Art的這款應用將這些五顏六色的手表樣式展示出來,并且當你在用手來操作時,還可以畫上顏色明快的油漆筆觸,這也非常符合 Swatch 的品牌特點。互動中融合了趣味性,移動應用是非常適合展示它們的平臺。
對于Swatch 這樣處于行業領先地位的企業只是少數,大多數的傳統企業并不具備足夠的實力憑借自身建立企業APP。誠然,憑借自身實力打造的APP在功能設置及推廣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個性化突出,能夠最大限度地維持現有用戶的粘度;但是它對企業本身的科研素質要求很高,企業是否具有自身的行業經驗以及充足的人才儲備等都是十分關鍵的因素,另企業自身開發APP成本過高,開發周期太長,很可能企業還處在開發周期內,競爭對手就已搶先在APP市場上線。
借助外力打造企業專屬APP
近期,類似于“中搜移動船票”這種企業級移動互聯網解決方案給傳統企業帶來了新的啟示。據悉,“中搜移動船票”在為企業打造專屬移動APP的同時,并提供后續運營服務。誠然,借助“外力”直接規避了因傳統企業對移動互聯網行業知識不足而造成的戰略風險,通過外包跳過了對科研人才的限制,并且較大地縮短了企APP開發周期。
然而App是否可以一直符合品牌需求?答案是否定的。如果App長期不更新,不能給用戶帶來新鮮感和刺激,很有可能會被喜新厭舊的客戶拖進垃圾箱。所以企業App是一個長期營銷的過程。因此,有了進入移動互聯網的入場券,那么如何使企業APP逃脫被淹沒在應用市場的命運才是傳統企業更加專注的問題。這就又回到了前文談過的話題:宣傳與推廣。
2013 GMIC指出應更多的利用互聯網向各個傳統行業發展。換言之,傳統企業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的潛力不可小覷。
其實,很難說哪個途徑更適合傳統企業進軍移動互聯網市場,筆者認為,結合傳統企業品牌本身的市場定位,在充分了解其移動客戶需求的前提下,進行科學的判斷找出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利益點和驅動點,將APP與移動互聯網廣告、微信、微博等其他社交媒體配合—組合戰略對傳統企業來講可能發揮的空間更大。如此,移動互聯網這塊大蛋糕,傳統企業看得到,當然也可以吃得到。
來源:http://xiaodaoma.blog.techweb.com.cn/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