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國內外有些怎樣的科技博客?它們各自的特色與優勢分別是什么?對于未來的進一步發展方向又應該如何制定?以下將通過列舉主要國內外幾大著名科技博客網站予以說明分析。
【國內篇】
虎嗅網
“虎嗅”取自“老虎的嗅覺”,意指商業領域需要敏銳洞察力才能發現新聞。該網站于2012年5月正式上線,可謂科技博客“新生軍”。其主要定位是個性化商業資訊網站,希望創造能令用戶更有效汲取商業訊息的平臺。網站內容以“個性化”、“社會化”相結合為主。目前虎嗅網已經推出了安卓版移動客戶端。
虎嗅網的瀏覽國家除了通常涉及的幾個外,日本地區也有涉及。
“讀點”:一個存在于科技網站中的書評版塊。按書籍的不同分類,搜羅了各色讀書觀后感等內容,在推薦好書的同時,也能讓讀者了解他人的觀點。
標簽:虎嗅網將其獨立作為一個TAG加在首頁板塊處,點擊進入能看到按不同類別的詳細標簽分類,同時還羅列出熱門標簽榜,為網友提供更便捷搜索。
雷鋒網
它是一個專注移動互聯網領域的科技博客,于2011年4月正式上線。創立者來自各行各業,但都能被稱為“移動互聯網的信徒”。網站的目標為“三個代表”:“代表移動互聯網未來發展方向;代表移動互聯網顛覆創新思潮;代表移動互聯網創業者和從業者利益”。
據Alexa數據顯示,網站總體近半年的訪問量排名雖不及虎嗅網高,但訪問它的國家卻有亮點,盧森堡、馬來西亞兩國均也占有一定比例,其中在盧森堡的國家排名僅次于其在中國的網站排名。
特色:
創意版塊名稱:創享會、雷聲、愛搞機、鋒神榜…等等這些有趣的名字都出現在了網站的首頁中,雷鋒網用一些比較形象且容易吸引年輕網友的詞語來命名各大版塊,令人印象深刻。
App應用推薦:網站特別有專屬介紹移動app應用的部分,對時下流行的游戲app或精品app進行推薦并排名,讓玩家能隨時關注更新,了解流行趨勢,下載鐘愛的應用。
36氪
網站2010年12月正式上線。名字源于元素周期表第36號元素“氪”,而氪星也是超人的故鄉。作為中國領先的科技新媒體,網站主要報道最新互聯網動態,挖掘有潛力互聯網創業企業,分析業界趨勢,旨在讓讀者了解行業內時下與未來的科技媒體。
或許是由于它略帶洋氣的網頁整體風格與報道內容,36氪在Alexa排名走勢中比虎嗅、雷鋒二者略勝一籌。
創業服務平臺:2013年新上線的36氪+,是一個向創業者提供尋求融資、曝光和創業項目數據等服務的平臺。目前仍處于不斷更新狀態,將利用多種形式滿足創業者需求。
官方IOS應用:同樣在2013年初正式上線,讓讀者們在碎片化時間力也能瀏覽站內文章、報道,進行評論、分享。
鈦媒體
英文名TMT(Tech, Media, Telecom)。網站著重資本市場角度來專注科技領域動態發展。在觀察科技和價值趨勢的同時,也積極調查和還原現象背后的商業常識與邏輯?!∽谥际橇⒅境蔀?ldquo;中國最好的TMT行業觀點平臺”。
網站取中國字“鈦”,鈦為金屬中的高抗熱抗腐蝕者,網站應該也望借此比喻襯托其獨立、強勢的一面。
網站在中國地區擁有壓倒性的用戶訪問量,臺灣地區也有較小比例用戶,其它國家則還包括美國、澳大利亞。網站在Alexa上的排名也從去年九月開始有所顯現。
獨立商業科技媒體:網站互動社交媒體屬性,通過原創文字、觀點為平臺,為讀者提供有價值、具人性的商業科技內容同時,也能讓讀者參與其中,分享與挖掘更多信息。
“鈦愛拍話題”:該板塊為鈦媒體首創,通過用戶對話題和觀點的競拍與交流,旨在發掘優質內容與作者。
【未來趨勢】
科技博客已然成為未來移動互聯網信息資訊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這點從不斷崛起的網站中便知一二。
商業模式生存或靠收費:許多門戶旗下也擁有科技分支,包括新浪、騰訊、網易等等,但這些科技類博客需要面對的一個嚴峻事實是:廣告部門的存在限制了其報道內容的公正性,負面消息難以立足,而作者本身也將面臨壓力,寫或不寫?這是一個問題。業內人士已經提出或能采取增值付費的方法,能讓作者更尖銳、深入地對業內新聞大事進行報道評論。
網站個性更鮮明:目前我國的這些較大的主流科技博客,基本都針對移動互聯網科技領域做了籠統的概述。幾家報道的內容重復性略高。當然對于當日要聞,各家出各言無可厚非,但總體把握仍過于寬泛,無法顯示網站個性特色。
【國外篇】
TechCrunch
美國著名科技博客,成立于2005年,創建人是一名律師Michael Arrington。網站具備媒體性質,主要報道新近互聯網公司并對其進行議論;對互聯網最新研發產品進行審視;發布業內的重大新聞報導等。它被譽為美國互聯網產業的“風向標”。
作為獨立博客典范之一,目前網站日訪問量已超過1200萬IP,每日收到網友評論回復超過3700萬條。該社區論壇有200萬以上來自推特、臉書、百度、谷歌和其他它社交媒體的固定用戶。2010年9月被AOL收購。之后一年其收入增長50%,獨立訪問量增長25%。
特色:開放式數據庫CrunchBase:關于創業公司資料,已成為科技公司和機構最重要的數據統計來源。
研究交流項目:作為行業對話與協作的交流平臺,成功舉辦許多研討會、交流會,以及項目比賽等,包括Disrupt大獎賽、The Crunchies 獎學金?!?/p>
Businessinsider
它是一個美國商務科技新聞類網站,成立于2009年,總部設在紐約,創始人為前任CEO Kevin P. Ryan.網站主要以一個網絡內新聞聚合者的身份,提供與分析商業新聞和企業動作。它的文章時常被其它大型公共網站所引用,包括美國時代周刊、國內公共電臺等。它的線上新聞工作室雇傭了50名員工。2010年第四季度網站首次獲得盈利。2012年七月它的月獨立用戶訪問量達到了540萬。目前該網站的近月網站訪問比例為95.04%。
IGNITION大會:由BI主辦,該會議旨在探索新興的數字媒體商業模式,為期2天。
BI Intelligence:自主研發的一款可訂閱的搜索服務項目,為移動市場提供數據分析。
從近半年的平均Alexa排名曲線圖中可知,businessinsider訪問量變化較大,2012年12月到1月間的網站排名從200名內到跌出600名。
Readwrite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