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3月,當鄧曉波開發OBLOG第一個版本的時候,他想不到一年半之后中國博客人群中有三分之一會使用他開發的這套程序,而且商業版用戶中會包括人民網強國博客、中國教育網、中國江蘇網這類國內知名網站。OBLOG不是一個博客網站,而是提供建博客網站的程序,這是一個博客網站之外的與博客有關的故事。
同大多數的創業故事一樣,鄧曉波開發OBLOG程序只是一個興趣加巧合。在2004年3月份的時候,鄧曉波還在山東威海的一家外貿公司工作,業余管理一個小論壇,因為上面有很多朋友都喜歡寫點文章,而當時鄧曉波對BLOG這種形式的表達方式比較喜歡,就想建一個小型的blog站點供朋友們使用。但在當時,幾乎沒有適合中國人使用的開源多用戶blog代碼,鄧曉波就決定自己寫一個出來。
OBLOG的1.0版本的開發大概用了半個月,在自己網站使用的同時,鄧曉波也把程序給了一些朋友們使用。雖然因為經驗的關系,這個版本的程序可以說非常簡陋和不成熟,但仍然得到了這些朋友的鼓勵。在使用了半個月以后,鄧曉波決定重新開發新版本。OBLOG的2.0版本征求了很多人的建議,在功能上也比較完整了,而OBLOG后來版本的許多重要特性都是由這個版本決定的。這個版本用了1個多月開發完畢,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而這時,OBLOG開始有了第一個商業用戶。
隨著商業用戶的逐漸增多,鄧曉波開始想把這個程序當作事業來做。在2005年初的時候,鄧曉波辭去了工作,開始創業。8月份公司成立,其他兩位在工作中認識的合伙人程賢濤、阿泰也分別辭去在北京和上海的工作,加入到OBLOG的創業之路,分管OBLOG的市場、營銷和技術工作,整個開發團隊也發展到十五人。
堅持與以服務為本
“其實做企業和做軟件都是一樣的道理”鄧曉波認為,“Bug(問題)會一個接一個出現,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最重要的就是堅持下去,出來問題就要解決,這樣才能一步一步走向完善”。
OBLOG走到現在,在鄧曉波看來最重要的就是兩點:堅持和服務。當初和OBLOG一起開發的類似程序有好幾個,但因為種種原因都沒有堅持下去。
程序的開發是一件很令人頭痛的事情,做一件產品容易,但是做一件有思想的產品很難。許多開源程序不能持續開發往往并不是因為開發者對代碼的厭倦,而是開發者思想的枯竭,當程序的基本功能實現,也就是這個程序終止之時。而產品的思想不是空想得來的,鄧曉波曾被國內三大博客服務托管商的技術人員稱之為“一個人超過國內最大的幾家BSP中十幾個人的開發團隊”,但是幾乎很少有人知道鄧曉波為了開發程序曾經連續兩周沒有走下居住的樓房半步。程序開發當中對毅力與心智的折磨令鄧曉波一度對編程產生厭倦,幸而在風景如畫的威海,狀態調整得快一些?!巴J莻€研發的好地方”,鄧曉波笑著說。
只要用心堅持不斷做下去,最終會出來一個好產品。這是OBLOG的開發邏輯。
“我們更像是一家服務企業,而不僅僅是技術性公司”無論是鄧曉波還是其他團隊成員程賢濤和阿泰都是這樣強調,“這是我們的共識,也是我們一起創業的起點”。OBLOG招聘的第一個員工崗位就是客服,制定的第一個內部管理規章就是《客戶服務手冊》。經常是半夜了,OBLOG的團隊成員還在為客戶安裝程序、趴在論壇和即時通訊上為客戶回答問題。
如果把這些客戶都服務不好,將來做什么可以?如果把這些客戶都服務好,將來做什么又不可以?這是OBLOG的經營邏輯。
“OBLOG很低調,但是在用戶群體里評價很高”,負責市場和銷售工作的程賢濤說,“我問過很多客戶來購買程序的原因和知道OBLOG程序的途徑。對于前者,有許多用戶,包括國內IT界很知名的人,他們告訴我OBLOG是國內易用性最好的BLOG軟件;而對于后者,客戶告訴我們知道OBLOG的途徑大部分是朋友推薦。了解這兩點,就知道我們這一階段的目標就達到了。”
web2.0與blog是什么?
到今天,OBLOG的團隊已經發展到十五人,使用OBLOG程序的網站達到兩萬家。除了國內一批知名網站外,國內幾個備受關注的blog相關域名blog.com.cn、blog.edu.cn、blogger.cn也都在使用OBLOG程序開展博客托管服務。
OBLOG到如今的發展無疑拜席卷國內的所謂web2.0浪潮所賜,這一點OBLOG整個開發團隊毫不諱言。而對于web2.0浪潮,OBLOG團隊有著自己的理解。
Web2.0是什么?負責公司運營的程賢濤承認,OBLOG開發團隊到現在都沒有認真討論過這個概念,“這只是一個概念,但OBLOG團隊的成員卻都知道‘人’――互聯網從業者的用戶和客戶,在未來一定會成為互聯網的主角。互聯網公司會逐漸扮演起用戶的服務生、侍從角色,而不是反過來,未來的互聯網公司更不可能成為奧威爾筆下控制一切的老大哥”。
但blog是什么?半年多前程賢濤還在教育網工作的時候就同鄧曉波討論過這個問題。媒體?人人當記者?分享?誰有權力來強制用戶一定要把BLOG當媒體,誰有權力強制用戶一定要“人人當記者”為BSP免費打工,誰又有權力來強制用戶寫blog一定要同他人分享?“當周圍都充滿了這樣論調的時候,有時候會覺得很有意思,這樣一種強加給用戶的語言暴力很難令人想象是一群同時在倡導web2.0人說的”,程賢濤事后總結。至少OBLOG不這么認為,程賢濤說,blog本身就是用戶自己在網上玩的一個東西,想不想讓blog有功利性,想不想讓blog同他人分享,想把blog做成什么樣子都是用戶自己的事情,用blog沒有人們說的那樣累。Blog只是滿足了用戶在網絡上獨立自主性的要求,當然這里面包括當用戶有了表達的欲望時,可以有基本不受控制的途徑。未來blog不存在了,也許未來不叫blog了,但這樣一個讓用戶在網上能夠獨立自主的東西一定會存在,這是 OBLOG團隊的共識。
而在OBLOG程序當中,這些思路貫穿始終。鄧曉波介紹說,比如對用戶模板的處理上,從對技術基本不了解的用戶到玩得滾瓜爛熟的高手,用OBLOG程序都有自己施展的空間。而另外一些細節更引人注意,比如OBLOG程序里可以讓用戶自己為網站加密,為單篇日志加密,允許日志只同好友分享等等設置,這些在國內BSP程序里基本都沒有?!盀槭裁碽log不可以封閉起來?只和愛人分享,甚至只和自己分享過去的記憶難道就不可以?”鄧曉波反問道,“這些技術實現起來很簡單,但是體現了我們對blog以及所謂web2.0的理解,我們尊重用戶,我們尊重每個在互聯網上活動的人。Blog是一種生活方式,怎么生活是用戶的自由。我們沒有權力也沒有資格指揮和約束他們如何生活,我們能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對自由的這種渴望?!?/P>
未來在哪里
盡管程序的用戶數量已非常可觀,但無論鄧曉波還是程賢濤都坦言“對未來的商業模式,我們想的不多”,“我們一直認為,只要產品做好了,把客戶服務好,商業模式自然就來了,這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在鄧曉波和團隊成員的設想當中,OBLOG將不僅僅只提供blog程序,而且會致力于為國內的中小網站提供與web2.0的相關服務。在這當中,技術自然是重要的一環,“例如,我們播客程序早已經做出來了,只不過考慮到公司發展的節奏沒有公開提供”,鄧曉波介紹說,“當然還有其它的產品我們在研發當中,比如手機發布blog的功能很快也會面世”。
但OBLOG顯然還和其它僅僅提供技術服務的互聯網程序不一樣,程賢濤對此做了另外的補充,“我們還會幫助中小網站提供運營上的幫助,幫助我們的用戶打造一個好的網站,比如我們會給用戶提供網站常用過濾詞屏蔽詞表、指導用戶如何做網站的定位、如何做市場推廣等等,而這里面的一些東西是只有中小網站才會面臨的問題。我們了解這些中小網站的情況,我們也有這方面的經驗積累。這正是我們的優勢?!?/P>
而依靠出售OBLOG商業版程序,以及在威海的低成本運營,OBLOG不僅在國內與BLOG相關的公司中率先盈利,而且到現在一直維持著良好的營收狀態。這樣一種狀態使許多事情做起來從容許多。
“Web2.0就應當有web2.0的樣子?!背藤t濤曾經這樣說。Web2.0如果是真的話,那么在這個階段成長的公司,不會像以前那些只顧將無數用戶籠罩其下的巨無霸網站,而應當是一個致力于為用戶服務的企業,一家用戶至上、利益分享的公司?!斑@樣的企業出現才是web2.0的標志性企業。OBLOG也許成不了這樣的企業,但我們知道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鄧曉波樂觀地斷言,“這是我們的未來”。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