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看下這個作品的最終效果,如下圖。
最終效果圖
1、分析構圖
當我第一次拿到這個項目的時候,甲方的要求很“簡單”,在這張草圖的基礎上發揮即可。甲方需要的是一個全正面的構圖,這種構圖的缺點是透視小、明暗變化少。若是物件的表現角度選擇得好,效果圖就會具有很好的表現力和視覺沖擊力。所以一般我們做效果圖的話都會避免采用全正面這種角度。
而甲方所要求的全正面視圖效果圖其實就是這幅作品的難點。這里最讓我頭疼的就是:光線到底從哪里入射才會讓人覺得舒服。最后我選定從右邊入射偏暖的光線,左邊入射偏冷的光線。
此外,靠臺燈的光線來調和左邊的冷色調,并且可以給整張效果圖加以點綴。因為有臺燈的光線,所以我不會把左邊定為陽光的入射光線。當然我們也可以把臺燈關上,這樣“趣味性”就少了很多。另外這張鏡子里反射的東西也是需要考慮的,換個角度來說這尤其重要。到底鏡子里反射什么樣的景象決定了是否可以讓這張圖達到最完美的效果。(圖01)
圖01
2、收集資料
有些甲方會提供制作效果圖的資料,但有些甲方不會有資料提供,而制作的物品通常不能與甲方提供的設計草圖里的有很大沖突,因此建立豐富的資料庫從中挑選是必要的。此外,3D制作還需要有大量的材質收集,并且還要有耐心的從中尋找所需要的合適材質。(圖02)
圖02
3、制作模型
分析完畢之后,接下來就開始做模型。這里基本不做太多說明,高模制作通常沒有什么難度,注意一下布線合理就行。我很少調用現有模型,大部分都是重新建模(除了一些商業作品外)。我個人對模型是非常注重的,能用模型的我很少用貼圖代替。畢竟貼圖做出的結構、紋理、花紋等,真實感和質感要相對差一些。這幅也不例外,下圖可以看到,地板等等都是做了模型的。我有一個很好的團隊,場景模型大概三個人用了兩天就完成了。(圖03)
圖03
4、材質方面
一般做這樣的場景,模型和材質UV是同時進行的。下圖是最終完成的效果。(圖04)
圖04
5、花盆的制作
花盆完全參考這張資料制作。(圖05)
圖05
下圖分別是:制作界面的視窗顯示、模型無貼圖線框渲染(edit poly)、渲染測試。整體制作、模型連同材質花了1天半時間。(圖06)
圖06
材質上,我用了V-Ray的3S材質。下圖為葉子具體參數。(圖07、圖08)
圖07
圖08
以下從左至右分別為:Diffuse過渡色貼圖、HGlossiness調光光澤度貼圖、Reflact反射貼圖、Bump凹凸貼圖。這四種貼圖可以很好的表現葉子的光澤和質感。(圖09)
圖09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