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盤工廠在生產硬盤時都有一個基本的處理流程,在對硬盤固件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們再來介紹一下硬盤的生產流程
①在生產線上裝配硬盤的硬件部分,用特別設備往盤片上寫入伺服信號( ServoWrite)。
②格式化硬盤的系統保留區(Service Area),并向系統保留區寫入程序模塊和參數模塊。
系統保留區一般位于硬盤物理上0號盤面的前幾十個物理磁道,寫入的程序模塊一般用于硬盤內部管理,如低級格式化程序、加密解密程序、自監控程序、自動修復程序等。
這些程序包含的參數多達近百項,如型號、系列號、容量、口令、生產廠家與生產日期、配件類型、區域分配表、缺陷表、出錯記錄、使用時間記錄、S,M.A,R.T表等,數
據量從幾百KB到幾MB不等。
保留區內的有些參數一經寫入就不再改變,如型號、系列號、生產時間等,而有些參數則可以在使用過程中由內部管理程序自動修改,如出錯記錄、使用時間記錄、s.M.A.R.T記錄等。專業的維修人員可以借助特殊的工具軟件,隨意讀取、修改寫入硬盤中的程序模塊和參數模塊。
⑧將所使用的盤片表面按物理地址全面掃描,檢查出所有的缺陷磁道和缺陷扇區,并將這些缺陷磁道和缺陷扇區按實際物理地址記錄在P表中。
這個掃描過程非常嚴格,需要把不穩定的磁道和扇區也檢查出來,視同缺陷一并處理。現在的硬盤的盤片磁密度極高,盤片生產過程再精密也很難完全避免缺陷磁道或缺陷扇區,所以新硬盤的P表中都有少則數百,多則上萬個缺陷記錄。
④系統調用內部低級格式化程序,根據相應的內部參數進行內部低級格式化。
在內部低級格式化過程中將完成對盤片上所有磁道和扇區進行編號、信息重寫、清等工作。在編號時,采用跳過的方法忽略掉記錄在P表中的缺陷磁道和缺陷扇區,保證以后用戶不會也不能使用到那些缺陷磁道和缺陷扇區。因此,新硬盤在出售時是無法檢測到缺陷的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