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述過程的分析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計算機各基本組成部分的功能及相互之間的關系:由控制器根據人們編制的程序指揮其它各部分協同工作;運算器承擔具體計算任務;存儲器猶如倉庫,存放數據和指令;輸入設備將一系列指令和數據送到內部存儲器;輸出設備則把結果通過一定方式傳遞出來(如顯示、打印、繪制圖形等),整個系統是一個非常精巧和協調的有機整體。
計算機處理信息的順序也可歸納為:輸入--處理--輸出。
信息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計算機信息處理過程的范例不勝枚舉,它不只限于算術運算處理,在語言、文字、聲音、圖象等信息的處理方面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計算機中的信息表示
數字、字符、漢字和程序等所有信息在電子計算機內部的存儲、處理和傳送,都采用二進制代碼表示。
1.二進制數
在日常生活中計數多采用“十進制”。十進制用“ 0-9”十個數碼,根據“逢十進一”的原則進行計數。而計算機中使用的是二進制數,并以此作為計算機傳遞信息的“語言”。
首先,用二進制數比較方便。只用數碼“0”和“1”來表示,按照“逢二進一”的原則計數(二進制和十進制數對應關系如表1.2.1所示)。電子計算機中大量采用電子元件,在這些元件中兩種狀態最容易實現,如電路的通與斷,脈沖的有和無,電位的高與低等。這兩種狀態也最穩定,又容易實現對電路本身的控制。一個具有兩種不同的穩定狀態并能相互轉換的器件,就可以用二進制數來表示。在電學中用兩種穩定的狀態來表示“0”和“1”的東西很多,例如利用電子元件具有的雙穩態工作特性,可以將電路的斷代表“0”,電路的通代表“1”;又如電燈滅表示“0”,電燈亮表示“1”等。如果不用“二進制”而采用“十進制”,就需要找出具有十種穩定狀態的電子元件,這樣的元件尋找起來是比較困難的,所以“二進制數”在電子元件中的表示是最容易實現的。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