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實例講述了go的websocket實現原理與用法。分享給大家供大家參考,具體如下:
websocket分為握手和數據傳輸階段,即進行了HTTP握手 + 雙工的TCP連接
RFC協議文檔在:http://tools.ietf.org/html/rfc6455
握手階段
握手階段就是普通的HTTP
客戶端發送消息:
GET /chat HTTP/1.1 Host: server.example.com Upgrade: websocket Connection: Upgrade Sec-WebSocket-Key: dGhlIHNhbXBsZSBub25jZQ== Origin: http://example.com Sec-WebSocket-Version: 13
服務端返回消息:
HTTP/1.1 101 Switching ProtocolsUpgrade: websocketConnection: UpgradeSec-WebSocket-Accept: s3pPLMBiTxaQ9kYGzzhZRbK+xOo=
這里的Sec-WebSocket-Accept的計算方法是:
base64(hsa1(sec-websocket-key + 258EAFA5-E914-47DA-95CA-C5AB0DC85B11))
如果這個Sec-WebSocket-Accept計算錯誤瀏覽器會提示:
Sec-WebSocket-Accept dismatch
如果返回成功,Websocket就會回調onopen事件
數據傳輸
websocket的數據傳輸使用的協議是:
參數的具體說明在這:
FIN:1位,用來表明這是一個消息的最后的消息片斷,當然第一個消息片斷也可能是最后的一個消息片斷;
RSV1, RSV2, RSV3: 分別都是1位,如果雙方之間沒有約定自定義協議,那么這幾位的值都必須為0,否則必須斷掉WebSocket連接;
Opcode:4位操作碼,定義有效負載數據,如果收到了一個未知的操作碼,連接也必須斷掉,以下是定義的操作碼:
* %x0 表示連續消息片斷
* %x1 表示文本消息片斷
* %x2 表未二進制消息片斷
* %x3-7 為將來的非控制消息片斷保留的操作碼
* %x8 表示連接關閉
* %x9 表示心跳檢查的ping
* %xA 表示心跳檢查的pong
* %xB-F 為將來的控制消息片斷的保留操作碼
Mask:1位,定義傳輸的數據是否有加掩碼,如果設置為1,掩碼鍵必須放在masking-key區域,客戶端發送給服務端的所有消息,此位的值都是1;
Payload length: 傳輸數據的長度,以字節的形式表示:7位、7+16位、或者7+64位。如果這個值以字節表示是0-125這個范圍,那這個值就表示傳輸數據的長度;如果這個值是126,則隨后的兩個字節表示的是一個16進制無符號數,用來表示傳輸數據的長度;如果這個值是127,則隨后的是8個字節表示的一個64位無符合數,這個數用來表示傳輸數據的長度。多字節長度的數量是以網絡字節的順序表示。負載數據的長度為擴展數據及應用數據之和,擴展數據的長度可能為0,因而此時負載數據的長度就為應用數據的長度。
Masking-key:0或4個字節,客戶端發送給服務端的數據,都是通過內嵌的一個32位值作為掩碼的;掩碼鍵只有在掩碼位設置為1的時候存在。
Payload data: (x+y)位,負載數據為擴展數據及應用數據長度之和。
Extension data:x位,如果客戶端與服務端之間沒有特殊約定,那么擴展數據的長度始終為0,任何的擴展都必須指定擴展數據的長度,或者長度的計算方式,以及在握手時如何確定正確的握手方式。如果存在擴展數據,則擴展數據就會包括在負載數據的長度之內。
Application data:y位,任意的應用數據,放在擴展數據之后,應用數據的長度=負載數據的長度-擴展數據的長度。
實例
具體使用go的實現例子:
客戶端:
html:
<html> <head>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jquery.min.js"></script> </head> <body> <input type="button" id="connect" value="websocket connect" /> <input type="button" id="send" value="websocket send" /> <input type="button" id="close" value="websocket close" /> </body>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websocket.js"></script></html>
js:
var socket;$("#connect").click(function(event){ socket = new WebSocket("ws://127.0.0.1:8000"); socket.onopen = function(){ alert("Socket has been opened"); } socket.onmessage = function(msg){ alert(msg.data); } socket.onclose = function() { alert("Socket has been closed"); }});$("#send").click(function(event){ socket.send("send from client");});$("#close").click(function(event){ socket.close();})
服務端:
后話
PS:后來發現官方也有實現了websocket,只是它不是在pkg下,而是在net的branch下
強烈建議使用官方的websocket,不要自己寫
https://code.google.com/p/go.net/
當然如果自己實現了一遍協議,看官方的包自然會更清晰了。
希望本文所述對大家Go語言程序設計有所幫助。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