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_start():是打開緩沖區的,就是要把您需要生成的靜態文件的內容緩存在這里;
ob_get_contents():是讀出緩沖區里的內容,下面有代碼為例;
ob_end_clean():這個比較重要,只有使用了這個函數后,緩沖區里的內容才會讀取出來;
<?phpif(file_exists("./index.htm"))//看靜態index.htm文件是否存在{$time=time(); //文件修改時間和現在時間相差?的話,直接導向htm文件,否則重新生成htmif($time-filemtime("./index.htm")< 600){header("Location:html' target='_blank'>classhtml/main.htm"); }}//在你的開始處加入ob_start();//首頁內容,就是你的動態部分了//在結尾加入ob_end_clean(),并把本頁輸出到一個變量中$temp=ob_get_contents();ob_end_clean();//寫入文件$fp=fopen("./index.htm", 'w');fwrite($fp,$temp) or die('寫文件錯誤');//echo"生成HTML完成!";
實例說明
使用ob_start()控制緩沖,給頁面做文件緩存,加速頁面響應。
我們可能都有這樣的經驗,用php寫了一個打開好幾個數據庫,幾十次數據查詢的首頁,速度慢是可想而知啊,但是這個頁面不大好做模板生成靜態頁,太麻煩了。怎么辦了?我使用了這個解決方案,控制php的輸出緩沖,截獲處理后的html,保存成文件,然后的請求就檢查這個文件的時間,若在設置的時間內,直接讀取,發送。如果已經超時,就重新讀取動態頁面。
<?php// ————————————————————————–// 文件名 : index.php// 描述 : 主站首頁// 需求 : PHP5 (http://www.php.net)// Copyright(C), www.4u4v.ne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作者 : 水木 (admin@4u4v.net)// ————————————————————————–// 緩存文件名和緩存時間$cachefilename = './cache/index.cache';$cachetime = 3600;// 強制更新緩存if ( $_GET['c'] ){echo CacheFile();die();}// 檢測緩存是否存在if ( file_exists( $cachefilename ) ){$lastmodifytime = filemtime( $cachefilename );if ( $lastmodifytime && ( time() – $lastmodifytime ) > $cachetime ){echo CacheFile();}else{echo ReadCache();}}else{echo CacheFile();}//生成HTML并緩存成文件function CacheFile(){global $cachefilename;// 打開輸出緩存ob_start();//這里開始鏈接數據庫,查詢,用ADODB+SMARTY技術。$tpl->Display( "index.html" );//處理完成,截獲緩沖內容//得到緩存內容$content=ob_get_contents();//清空緩沖區,否則最終還是會輸出給瀏覽器,這樣就會有兩個首頁了ob_end_clean();//寫入文件,若不可寫則返回緩存if(is_writable($cachefilename)){$handle = fopen($cachefilename,"w");fwrite($handle,$content);fclose($handle);}else{return ReadCache()." outdated";}return $content.'newcache';}//讀取緩存文件function ReadCache(){global $cachefilename;$handle=fopen($cachefilename,"r");$content="";while (!feof($handle)){$line = fgets($handle);$content.=$line;}fclose($handle);return $content.'cached at '.date("Y-m-d H:i:s",filemtime($cachefilename));}
用PHP的ob_start()控制您的瀏覽器cache
Output Control 函數可以讓你自由控制腳本中數據的輸出。它非常地有用,特別是對于:當你想在數據已經輸出后,再輸出文件頭的情況。輸出控制函數不對使用 header() 或 setcookie(), 發送的文件頭信息產生影響,只對那些類似于 echo() 和 PHP 代碼的數據塊有作用。
我們先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讓大家對Output Control有一個大致的印象:
Example 1.
<?phpob_start(); //打開緩沖區echo "Hello"; //輸出header("location:index.php"); //把瀏覽器重定向到index.phpob_end_flush();//輸出全部內容到瀏覽器?>
所有對header()函數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這個函數會發送一段文件頭給瀏覽器,但是如果在使用這個函數之前已經有了任何輸出(包括空輸出,比如空格,回車和換行)就會提示出錯。如果我們去掉第一行的ob_start(),再執行此程序,我們會發現得到了一條錯誤提示:"Header had all ready send by"!但是加上ob_start,就不會提示出錯,原因是當打開了緩沖區,echo后面的字符不會輸出到瀏覽器,而是保留在服務器,直到你使用flush或者ob_end_flush才會輸出,所以并不會有任何文件頭輸出的錯誤!
Output Buffering相關函數簡介
1、Flush:刷新緩沖區的內容,輸出。
函數格式:flush()
說明:這個函數經常使用,效率很高。
2、ob_start :打開輸出緩沖區
函數格式:void ob_start(void)
說明:當緩沖區激活時,所有來自PHP程序的非文件頭信息均不會發送,而是保存在內部緩沖區。為了輸出緩沖區的內容,可以使用ob_end_flush()或flush()輸出緩沖區的內容。
3 、ob_get_contents :返回內部緩沖區的內容。
使用方法:string ob_get_contents(void)
說明:這個函數會返回當前緩沖區中的內容,如果輸出緩沖區沒有激活,則返回 FALSE 。
4、ob_get_length:返回內部緩沖區的長度。
使用方法:int ob_get_length(void)
說明:這個函數會返回當前緩沖區中的長度;和ob_get_contents一樣,如果輸出緩沖區沒有激活。則返回 FALSE。
5、ob_end_flush :發送內部緩沖區的內容到瀏覽器,并且關閉輸出緩沖區。
使用方法:void ob_end_flush(void)
說明:這個函數發送輸出緩沖區的內容(如果有的話)。
6、ob_end_clean:刪除內部緩沖區的內容,并且關閉內部緩沖區
使用方法:void ob_end_clean(void)
說明:這個函數不會輸出內部緩沖區的內容而是把它刪除!
7、ob_implicit_flush:打開或關閉絕對刷新
使用方法:void ob_implicit_flush ([int flag])
說明:使用過Perl的人都知道$|=x的意義,這個字符串可以打開/關閉緩沖區,而ob_implicit_flush函數也和那個一樣,默認為關閉緩沖區,打開絕對輸出后,每個腳本輸出都直接發送到瀏覽器,不再需要調用 flush()
再舉個例子,關于Flush函數的:
這個函數在PHP3中就出現了,是一個效率很高的函數,他有一個非常有用的功能就是刷新browser的cache.我們舉一個運行效果非常明顯的例子來說明flush.
Example 2.
<?phpfor($i = 1; $i <= 300; $i++ ) print(" ");// 這一句話非常關鍵,cache的結構使得它的內容只有達到一定的大小才能從瀏覽器里輸出// 換言之,如果cache的內容不達到一定的大小,它是不會在程序執行完畢前輸出的。經// 過測試,我發現這個大小的底限是256個字符長。這意味著cache以后接收的內容都會// 源源不斷的被發送出去。For($j = 1; $j <= 20; $j++) {echo $j." ";flush(); //這一部會使cache新增的內容被擠出去,顯示到瀏覽器上sleep(1); //讓程序"睡"一秒鐘,會讓你把效果看得更清楚PHP編程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