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文件是一些文件系統集合,在系統發生崩潰或需要重新啟動時,數據可以通過日志文件中的信息記錄恢復到崩潰前的狀態。
日志對于html' target='_blank'>系統安全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無論是網絡管理員還是黑客都非常重視日志,管理員能夠通過日志迅速了解到系統的安全性能,而黑客會在入侵成功后迅速清除掉對自己不利的日志。無論是入侵還是防范,日志的重要性由此可見。
系統的日志文件有應用程序日志、安全日志、系統日志等,它們默認的地址為:%systemroot%system32config。
安全日志文件:%systemroot%system32configSecEvent.EVT
系統日志文件:%systemroot%system32configSysEvent.EVT
應用程序日志文件:%systemroot%system32configAppEvent.EVT
有的管理員為了更好地保存系統日志文件,往往將這些日志文件的地址進行重新的定位,其中在日志文件夾下面有很多子表,在里面可查到以上日志的定位目錄。
如果用戶想要清除自己系統中的日志文件,首先需要用管理員賬號登錄系統,打開“控制面板”下的“管理工具”,再打開“事件查看器”。然后選擇打開我們需要清除的日志文件,比如用戶想清除安全日志,可以右鍵點擊“安全性”選項,在彈出的菜單中選擇“屬性”命令。接下來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點擊下面“清除日志”按鈕就可以清除了。
另一個清理日志的方法就是自己編寫批處理文件來解決,黑客一般都喜歡使用這個方法,它的效率更高。編寫一個能清除日志的批處理非常簡單,新建一個文本文檔,在其中輸入以下內容:
@del c:winntsystem32logfiles*.*
@del c:winntsystem32config*.evt
@del c:winntsystem32dtclog*.*
@del c:winntsystem32*.log
@del c:winntsystem32*.txt
@del c:winnt*.txt
@del c:winnt*.log
@del c:del log.bat
把上面的內容保存為log.bat備用。在上面的代碼中“@”前綴字符表示執行時本行在命令行或DOS里面不顯示。之后黑客通過IPC連接將log.bat文件上傳到被入侵主機或肉雞上,將log.bat文件執行以下就可以了。如果黑客利用肉雞入侵目
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第三方軟件來實現清理目的,大體原理都一樣。作為管理員應定期備份日志文件,防止被入侵后清空日志。另外可以把日志文件的路徑更改,預防黑客用批處理文件清理日志。
聲明:本文內容摘于互聯網,刊登/轉載此文目的在于更廣泛的傳播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論證其描述。如有版權糾紛問題請準備好相關證明材料與站長聯系,謝謝!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