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Stephen A. Goss那讀到關于了《Python 3正在毀滅Python》。這篇文章有不少精彩的論點,但我卻并不認為Python 3是在毀滅Python,也不認為整個局面對Python一點也不利。
但是正如那些比較俗氣的格言所說,也許每一次危機也意味著一次機遇。
也許Python 3能振興Python。
顯然,麻煩的不僅僅是Python 2到Python 3的移植。時間不再是2005年了,年輕的程序員不再對Python的哪一個版本如此的激動了。不錯,現在市場上有很多Python的職位,但與此同時有更多的Java的職位。并且話說在從前市場上還有很多Perl的職位呢——據說現在不怎么樣了。我的重點不是說職位的個數或者GitHub上面的倉庫的個數,我的重點是思想和熱情。我知道這有一點主觀,但我感覺Python最近在這兩方面有所缺失。
舉個例子來說我們看到人們正在從Python轉向Go。
盡管并不多,但是這個現象卻很值得注意(包括整個新建的開發小組發博客聲稱要移植他們的代碼庫),也足以產生一些輿論了(也能讓Rob Pike大吃一驚了,他最初希望人們從C/C++轉向Go)。
Python所面臨的挑戰來自西面八方。有的挑戰在某一領域蠶食Python的份額(例如新的不同步的項目會更加喜歡Node或者Go而不是Twisted,Rails仍然在web框架中占有主導地位),某一專業的直接競爭(例如科學計算的Julia),以及普遍的競爭(Clojure,Groovy,Javascript,Dart等)。
所以這兒是我對于Python 3的想法,很簡單的想法:
讓Python變得誘人
Python 3已經和Python 2不兼容了,并且人們也并沒有成群結隊的向Python 3移植,因此增加一些不兼容的改變不僅沒有壞處,反而對這門語言更有好處了。
老實講,如果Python 3有足夠多的誘人的新特色,更多的人會愿意移植到到Python 3的(至少他們新的項目會),并且越來越多的人會去移植他們Python 2的庫和項目。更甚,在下愚見,這會吸引更多的現在沒有在用Python的人們。
大家已經看到,Python 3是一個乏味的更新。
誠然,Python 3讓Python更加的清晰明了,并且也修正了一些長久的問題和令人頭疼的地方。但是它卻沒有帶來那么大的改變。話說回來,在Python 3在構思的時候它的思路被設定得很寬松。Javascript那個時候也沒有那么流行。YouTube還沒有誕生。那可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現如今像合適的包絡,不可變性,好的異步性等等可是犀利的黑客們考慮的重點。
話不多說,下面列舉了一些可能讓Python 3變得有趣的建議。至少對于我來說這會引起我的興趣: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