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生時代,就羨慕實驗室,老師在里面可以鼓搗各種有意思的東西。上大學的時候,終于有機會在實驗室做大量實驗了,因為我是物理系,并且,遇到了一位非常令我尊敬的老師——高老師,讓我在他的實驗室里面,把所有已經破舊損壞的實驗儀器修理裝配好,并且按照要求做好實驗樣例。經過一番折騰,才明白,要做好實驗,不僅僅花費精力,還有不菲的設備成本呢。后來工作的時候,更感覺到實驗設備費用之高昂,因此做實驗的時候總要小心翼翼。
再后來,終于發現原來計算機是一個最好的實驗室。在這里做實驗成本真的很低呀。
扯的遠了吧。不遠,現在就扯回來。學習Python,也要做實驗,也就是嘗試性地看看某個命令到底什么含義。通過實驗,研究清楚了,才能在編程實踐中使用。
怎么做Python實驗呢?
走進Python實驗室
在《集成開發環境(IDE)》一章中,我們介紹了Python的IDE時,給大家推薦了IDLE,進入到IDLE中,看到>>>符號,可以在后面輸入一行指令。其實,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實驗室。
另外一個實驗室就是UNIX操作系統(包含各種Linux和Mac OSx)的shell,在打開shell之后,輸入python,出現如下圖所示:
如果看官是用windows的,也能夠通過cmd來獲得上圖類似的界面,依然是輸入python,之后得到界面。
在上述任何一個環境中,都可以輸入指令,敲回車鍵運行并輸出結果。
在這里你可以隨心所欲實驗。
交互模式下進行實驗
前面的各講中,其實都使用了交互模式。本著循序漸進、循環上升的原則,本講應該對交互模式進行一番深入和系統化了。
通過變量直接顯示其內容
從例子開始:
>>> a="http://qiwsir.github.io">>> a'http://qiwsir.github.io'>>> print ahttp://qiwsir.github.io
當給一個變量a賦值于一個字符串之后,輸入變量名稱,就能夠打印出字符串,和print a具有同樣的效果。這是交互模式下的一個特點,如果在文件模式中,則不能,只有通過print才能打印變量內容。
縮進
>>> if bool(a):... print "I like python"... I like python
對于if語句,在上一講《從if開始語句的征程》中,已經注意到,if下面的執行語句要縮進四個空格。在有的python教材中,說在交互模式下不需要縮進,可能是針對python3或者其它版本,我使用的是python2.7,的確需要縮進。上面的例子就看出來了。
看官在自己的機器上測試一下,是不是需要縮進?
報錯
在一個廣告中看到過這樣一句話:程序員的格言,“不求最好,只求報錯”。報錯,對編程不是壞事。如何對待報錯呢?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