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編程的教材,都是要把所有的變量類型講完,然后才講語句。這種講法,其實不符合學習的特點。學習,就是要循序漸進的。在這點上,我可以很吹一通了,因為我做過教師,研究教育教學,算是有一點心得的。所以,我在這里就開始講授語句。
什么是語句
在前面,我們已經寫了一些.py的文件,這些文件可以用python來運行。那些文件,就是由語句組成的程序。
為了能夠嚴謹地闡述這個概念,我還是要抄一段維基百科中的詞條:命令式編程
命令式編程(英語:Imperative programming),是一種描述電腦所需作出的行為的編程范型。幾乎所有電腦的硬件工作都是指令式的;幾乎所有電腦的硬件都是設計來運行機器碼,使用指令式的風格來寫的。較高級的指令式編程語言使用變量和更復雜的語句,但仍依從相同的范型。運算語句一般來說都表現了在存儲器內的數據進行運算的行為,然后將結果存入存儲器中以便日后使用。高級命令式編程語言更能處理復雜的表達式,可能會產生四則運算和函數計算的結合。
一般所有高級語言,都包含如下語句,Python也不例外:
循環語句:容許一些語句反復運行數次。循環可依據一個默認的數目來決定運行這些語句的次數;或反復運行它們,直至某些條件改變。
條件語句:容許僅當某些條件成立時才運行某個區塊。否則,這個區塊中的語句會略去,然后按區塊后的語句繼續運行。
無條件分支語句容許運行順序轉移到程序的其他部分之中。包括跳躍(在很多語言中稱為Goto)、副程序和Procedure等。
循環、條件分支和無條件分支都是控制流程。
if語句
談到語句,不要被嚇住??聪旅娴睦酉龋?/p>
if a==4: print "it is four"else: print "it is no four"
逐句解釋一番,注意看注釋。在這里給列為看官提醒,在寫程序的是由,一定要寫必要的注釋,同時在閱讀程序的時候,也要注意看注釋。
if a==4: #如果變量a==4是真的,a==4為True,就 print "it is four" #打印“it is four”。else: #否則,即a==4是假的,a==4為False,就 print "it is not four" #打印“it is not four”。
以上幾句話,就完成了一個條件判斷,在不同條件下做不同的事情。因此,if語句,常被翻譯成“條件語句”。
條件語句的基本樣式結構:
if 條件1: 執行的內容1elif 條件2: 執行的內容2elif 條件3: 執行的內容3else: 執行的內容4
執行的內容1、內容2,等,稱之為語句塊。elif用于多個條件時使用,可以沒有。另外,也可以只有if,而沒有else。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