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主要介紹了Python守護進程和腳本單例運行,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也給大家做個參考。一起跟隨小編過來看看吧
一、簡介
守護進程最重要的特性是后臺運行;它必須與其運行前的環境隔離開來,這些環境包括未關閉的文件描述符、控制終端、會話和進程組、工作目錄以及文件創建掩碼等;它可以在系統啟動時從啟動腳本/etc/rc.d中啟動,可以由inetd守護進程啟動,也可以有作業規劃進程crond啟動,還可以由用戶終端(通常是shell)執行。
Python有時需要保證只運行一個腳本實例,以避免數據的沖突。
二、Python守護進程
1、函數實現
#!/usr/bin/env python #coding: utf-8 import sys, os '''將當前進程fork為一個守護進程 注意:如果你的守護進程是由inetd啟動的,不要這樣做!inetd完成了 所有需要做的事情,包括重定向標準文件描述符,需要做的事情只有chdir()和umask()了 ''' def daemonize (stdin='/dev/null', stdout='/dev/null', stderr='/dev/null'): #重定向標準文件描述符(默認情況下定向到/dev/null) try: pid = os.fork() #父進程(會話組頭領進程)退出,這意味著一個非會話組頭領進程永遠不能重新獲得控制終端。 if pid > 0: sys.exit(0) #父進程退出 except OSError, e: sys.stderr.write ("fork #1 failed: (%d) %s/n" % (e.errno, e.strerror) ) sys.exit(1) #從母體環境脫離 os.chdir("/") #chdir確認進程不保持任何目錄于使用狀態,否則不能umount一個文件系統。也可以改變到對于守護程序運行重要的文件所在目錄 os.umask(0) #調用umask(0)以便擁有對于寫的任何東西的完全控制,因為有時不知道繼承了什么樣的umask。 os.setsid() #setsid調用成功后,進程成為新的會話組長和新的進程組長,并與原來的登錄會話和進程組脫離。 #執行第二次fork try: pid = os.fork() if pid > 0: sys.exit(0) #第二個父進程退出 except OSError, e: sys.stderr.write ("fork #2 failed: (%d) %s/n" % (e.errno, e.strerror) ) sys.exit(1) #進程已經是守護進程了,重定向標準文件描述符 for f in sys.stdout, sys.stderr: f.flush() si = open(stdin, 'r') so = open(stdout, 'a+') se = open(stderr, 'a+', 0) os.dup2(si.fileno(), sys.stdin.fileno()) #dup2函數原子化關閉和復制文件描述符 os.dup2(so.fileno(), sys.stdout.fileno()) os.dup2(se.fileno(), sys.stderr.fileno()) #示例函數:每秒打印一個數字和時間戳 def main(): import time sys.stdout.write('Daemon started with pid %d/n' % os.getpid()) sys.stdout.write('Daemon stdout output/n') sys.stderr.write('Daemon stderr output/n') c = 0 while True: sys.stdout.write('%d: %s/n' %(c, time.ctime())) sys.stdout.flush() c = c+1 time.sleep(1) if __name__ == "__main__": daemonize('/dev/null','/tmp/daemon_stdout.log','/tmp/daemon_error.log') main()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