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實例總結了Flask框架Jinjia模板常用語法。分享給大家供大家參考,具體如下:
1. 變量表示
{{ argv }}
2. 賦值操作
{% set links = [ ('home',url_for('.home')), ('service',url_for('.service')), ('about',url_for('.about')),] %}
3. if判斷
{% if not loop.first %}|{% endif %}
4. for 循環
{% for label,link in links %} {% if not loop.first %}|{% endif %} <a href="{{ link }}" rel="external nofollow" >{{ label }}</a>{% endfor %}
5. 定義測試函數
上面 loop.first
就是一個測試函數,這個我們也可以自定義
定義是在Sample.py 里定義的,current_link
是HTML中可使用測試函數名稱(可選)
@app.template_test('current_link')def is_current_link(link): return link == request.path
HTML中,使用例子
<body>{% set links = [ ('home',url_for('.home')), ('service',url_for('.service')), ('about',url_for('.about')),] %}<nav> {% for label,link in links %} {% if not loop.first %}|{% endif %} <a href="{% if link is current_link %}# {% else %} {{ link }} {% endif %} ">{{ label }}</a> {% endfor %}</nav></body>
6. 塊block
Flask強大的地方就可以引用模板,而且非常方便。
這里不得不介紹block這個概念。
模板的文件一般放在templates文件夾下,我們這里新建一個HTML文件,存放模板,'base.html'
在這里面也,編排了整個頁面的排版,里面會用到很多block的占位符。
每個block都代表一段html語句塊,而這些塊在哪里定義呢,可以在當前的base.html中定義,也可以在別的html中定義。反正要有一處定義,沒有定義塊只是沒有效果而已
定義的時候,home.html 頂部必須說明繼承關系(如果py文件鏈接的是home.html,但home.html引用了base.html的模板,就要說明)
{% extends 'base.html' %}
塊的定義格式,endblock 后面塊名可以省略,有時候加上會讓結構更加明晰
{% block 塊名 %} 塊內容{% endblock (塊名)%}
定義了塊之后,base.html中對應的塊,就會被這些塊內容覆蓋。
塊的覆蓋情況
有一種情況,base.html中定義了block B 塊內容1,但是在home.html也定義block B 塊內容2,注意這時會優先顯示內容2,因為把內容1覆蓋了。
理解起來,就是base.html是通用模板,我們可以直接引用過來,沒有問題,但是也可以自定義塊,修改通用模板的內容,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
還有一種情況,我們既不想不覆蓋通用模板的內容,又想在其基礎上,增加一些東西,這也是可以的。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