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實例講述了Python實現處理逆波蘭表達式。分享給大家供大家參考,具體如下:
中文名: 逆波蘭表達式
外文名: Reverse Polish Notation
別名: 后綴表達式
逆波蘭表達式又叫做后綴表達式。在通常的表達式中,二元運算符總是置于與之相關的兩個運算對象之間,這種表示法也稱為中綴表示。波蘭邏輯學家J.Lukasiewicz于1929年提出了另一種表示表達式的方法,按此方法,每一運算符都置于其運算對象之后,故稱為后綴表示。這個知識點在數據結構和編譯原理這兩門課程中都有介紹。它的優勢在于只用兩種簡單操作,入棧和出棧就可以搞定任何普通表達式的運算。其運算方式如下:
如果當前字符為變量或者為數字,則壓棧,如果是運算符,則將棧頂兩個元素彈出作相應運算,結果再入棧,最后當表達式掃描完后,棧里的就是結果。
在Python2中的處理方法:
#!/usr/bin/env python2# -*- coding: utf-8 -*-RPN_str = '1 2 + 3 4 - *'stack = []for c in RPN_str.split(): if c in '+-*': i2 = stack.pop() i1 = stack.pop() print i1,c,i2 print eval('%s'*3 % (i1,c,i2)) stack.append(eval('%s'*3 % (i1,c,i2))) else: stack.append(c)print 'result', stack[0]
運算結果:
1 + 2
3
3 - 4
-1
3 * -1
-3
result -3
當然還有更Hacker一些的寫法:
代碼如下:
RPN_str = '1 2 + 3 4 - *'
print reduce(lambda stack, c: stack+[eval('{2}{1}{0}'.format(stack.pop(),c,stack.pop()))] if c in '+-*' else stack+[c], RPN_str.split(),[])[0]
運算結果:
-3
更多關于Python相關內容感興趣的讀者可查看本站專題:《Python數據結構與算法教程》、《Python編碼操作技巧總結》、《Python函數使用技巧總結》、《Python字符串操作技巧匯總》及《Python入門與進階經典教程》
希望本文所述對大家Python程序設計有所幫助。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