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開始學習tensorflow框架,選修課讓任選一種框架實現mnist手寫數字的識別分類。小詹也就隨著大流選擇了 tf 框架,跟著教程邊學邊做,小詹用了不同的神經網絡實現了識別分類,其中有一個步驟是將訓練過程得到的模型進行保存,在之后的測試中加載并使用該模型。想到這種先保存再加載調用的過程,之前很多地方都遇到過呀,最簡單常用的就是python中文件的存取哇!于是乎,小詹夜觀星象,就著手整理記錄各種文件存取的騷操作,具體如下。
(PS:雖然我知道技術文章太長,耐心看完的人很少,曝光率和點贊率會下降,更不會有什么收益,但是還是想記錄下自己學習過程中的一些筆記,以后自己或者別人查起來方便些!)
方法預覽
●Python內置方法
●numpy模塊方法
●os模塊方法
●csv模塊方法
Python內置方法
在不需要借助任何外界庫的前提下,python內置方法其實也可以完成我們需要的文件存取任務,這里主要介紹幾種python內置方法的使用方式,最后再給出一個實際案例展示:
1、open()方法
file object = open(file_name [, access_mode][, buffering])
該方法意義在于按照指定模式打開文件,其中,各個參數的含義如下:
file_name:file_name變量是一個包含了你要訪問的文件名稱的字符串值。
access_mode:access_mode決定了打開文件的模式:只讀,寫入,追加等。所有可取值見如下的完全列表。這個參數是非強制的,默認文件訪問模式為只讀(r)。常用文件訪問模式見下圖(來源于網絡)
buffering: 如果buffering的值被設為0,就不會有寄存。如果buffering的值取1,訪問文件時會寄存行。如果將buffering的值設為大于1的整數,表明了這就是的寄存區的緩沖大小。如果取負值,寄存區的緩沖大小則為系統默認。
2、close()方法
fileObject.close()
File 對象的 close()方法刷新緩沖區里任何還沒寫入的信息,并關閉該文件,這之后便不能再進行寫入。當一個文件對象的引用被重新指定給另一個文件時,Python 會關閉之前的文件。用 close()方法關閉文件是一個很好的習慣。
3、write ()方法
fileObject.write(string)
write()方法可將任何字符串寫入一個打開的文件。需要重點注意的是,Python字符串可以是二進制數據,而不是僅僅是文字。write()方法不會在字符串的結尾添加換行符('/n');被傳遞的參數是要寫入到已打開文件的內容。
4、read () 方法
fileObject.read([count])read()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