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職責鏈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是使多個對象都有機會處理請求,從而避免請求的發送者和接受者之間的耦合關系。將這個對象連成一條鏈,并沿著這條鏈傳遞該請求,直到有一個對象處理他為止。
也就是說,請求以后,從第一個對象開始,鏈中收到請求的對象要么親自處理它,要么轉發給鏈中的下一個候選者。提交請求的對象并不明確知道哪一個對象將會處理它――也就是該請求有一個隱式的接受者(implicit receiver)。根據運行時刻,任一候選者都可以響應相應的請求,候選者的數目是任意的,你可以在運行時刻決定哪些候選者參與到鏈中。
正文
對于JavaScript實現,我們可以利用其原型特性來實現職責鏈模式。
function Handler(s, t) {
this.successor = s || null;
this.topic = t || 0;
}
Handler.prototype = {
handle: function () {
if (this.successor) {
this.successor.handle()
}
},
has: function () {
return this.topic != NO_TOPIC;
}
};
var dialog = new Handler(app, 1);
var button = new Handler(dialog, 2);
button.handle();
改代碼通過原型特性,調用代碼從button.handle()->dialog.handle()->app.handle()->參數里的handle(),前三個都是調用原型的handle,最后才查找到傳入的參數里的handle,然后輸出結果,也就是說其實只有最后一層才處理。
那如何做到調用的時候,只讓dialog的這個對象進行處理呢?其實可以定義dialog實例對象的handle方法就可以了,但需要在new button的之前來做,代碼如下:
var dialog = new Handler(app, 1);
dialog.handle = function () {
console.log('dialog before ...')
// 這里做具體的處理操作
console.log('dialog after ...')
};
var button = new Handler(dialog, 2);
button.handle();
該代碼的執行結果即時dialog.handle里的處理結果,而不再是給app傳入的參數里定義的handle的執行操作。
那能不能做到自身處理完以后,然后在讓繼任者繼續處理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在調用的handle以后,需要利用原型的特性調用如下代碼:
var dialog = new Handler(app, 1);
dialog.handle = function () {
console.log('dialog before ...')
// 這里做具體的處理操作
Handler.prototype.handle.call(this); //繼續往上走
console.log('dialog after ...')
};
var button = new Handler(dialog, 2);
button.handle = function () {
console.log('button before ...')
// 這里做具體的處理操作
Handler.prototype.handle.call(this);
console.log('button after ...')
};
button.handle();
通過代碼的運行結果我們可以看出,如果想先自身處理,然后再調用繼任者處理的話,就在末尾執行Handler.prototype.handle.call(this);代碼,如果想先處理繼任者的代碼,就在開頭執行Handler.prototype.handle.call(this);代碼。
總結
職責鏈模式經常和組合模式一起使用,這樣一個構件的父構件可以作為其繼任者。
同時,DOM里的事件冒泡機制也和此好像有點類似,比如點擊一個按鈕以后,如果不阻止冒泡,其click事件將一直向父元素冒泡,利用這個機制也可以處理很多相關的問題,比如本系列設計模式享元模式里的《例1:事件集中管理》的示例代碼。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