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式加法 總時間限制: 1000ms 內存限制: 5000kB 描述 我們經常遇到兩多項式相加的情況,在這里,我們就需要用程序來模擬實現把兩個多項式相加到一起。首先,我們會有兩個多項式,每個多項式是獨立的一行,每個多項式由系數、冪數這樣的多個整數對來表示。
如多項式2x20- x17+ 5x9- 7x7+ 16x5+ 10x4 + 22x2- 15
對應的表達式為:2 20 -1 17 5 9 - 7 7 16 5 10 4 22 2 -15 0。
為了標記每行多項式的結束,在表達式后面加上了一個冪數為負數的整數對。
同時輸入表達式的冪數大小順序是隨機的。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把所給的兩個多項式加起來。
輸入 輸入包括多行。 第一行整數n,表示有多少組的多項式需要求和。(1 < n < 100) 下面為2n行整數,每一行都是一個多項式的表達式。表示n組需要相加的多項式。 每行長度小于300。 輸出 輸出包括n行,每行為1組多項式相加的結果。 在每一行的輸出結果中,多項式的每一項用“[x y]”形式的字符串表示,x是該項的系數、y 是該項的冪數。要求按照每一項的冪從高到低排列,即先輸出冪數高的項、再輸出冪數低的項。 系數為零的項不要輸出。 樣例輸入 2 -1 17 2 20 5 9 -7 7 10 4 22 2 -15 0 16 5 0 -1 2 19 7 7 3 17 4 4 15 10 -10 5 13 2 -7 0 8 -8 -1 17 2 23 22 2 6 8 -4 7 -18 0 1 5 21 4 0 -1 12 7 -7 5 3 17 23 4 15 10 -10 5 13 5 2 19 9 -7 樣例輸出 [ 2 20 ] [ 2 19 ] [ 2 17 ] [ 15 10 ] [ 5 9 ] [ 6 5 ] [ 14 4 ] [ 35 2 ] [ -22 0 ] [ 2 23 ] [ 2 19 ] [ 2 17 ] [ 15 10 ] [ 6 8 ] [ 8 7 ] [ -3 5 ] [ 44 4 ] [ 22 2 ] [ -18 0 ] 提示 第一組樣例數據的第二行末尾的8 -8,因為冪次-8為負數,所以這一行數據結束,8 -8不要參與計算。
初看這道題,便直接想到了使用下標作為指數,用一個數組來存放對應的系數。但是題目中并沒有提到最大的指數是多少,所以我默認地開了個長度為10000的數組,很可惜,直接得了個6分的RE,明顯是數據不夠放。其實本來這道題就是叫你不用數組來做嘛:內存限制都比平時的題少了一點!
于是想到了使用鏈表來存儲數據,一是不用存進一大片0,二是不受指數的最大值限制。但問題又來了,題目要求最后按指數從大到小輸出,究竟怎么做才又快又準呢?具體方法與技巧見代碼。
#include <cstdio>#include <cstdlib>#include <cmath>#include <cstring>#include <cctype>#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struct Node{ int num; int exp; Node *PRe; Node *next;}*head,*cnt;int main(){ int a; scanf("%d",&a); while(a--) { head=(Node*)calloc(1,sizeof(Node)); //1.使用calloc而不是malloc,相當于malloc+memset,無需再初始化 head->exp=0x7FFFFFFF; //2.signed int (32位) 的最大值為0x7FFFFFFF int input[2]; for(int i=0; i<2; i++) { while(~scanf("%d%d",&input[0],&input[1]) && input[1]>=0) //3.輸入個數不限的數據的處理方法 { cnt = head; //為了讓最后的輸出方便,我采用了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這才有了之前的頭結點的最大值 //對于一個新的指數,確定位置后cnt停留在大于它且最接近它的結點上 //如指數為...8 5...,新指數為6,則cnt停留在8上 //對于一個已有的指數,cnt就停留在相同指數的結點上 while(cnt->next && cnt->exp>input[1] && cnt->next->exp>=input[1]) //確定插入的位置 { cnt=cnt->next; } if(input[1]==cnt->exp) //相等就加 { cnt->num+=input[0]; } else { //因為要構建一個有序的鏈表,所以不是都在尾部插入結點, //在中間插入結點要復雜一點,分情況討論 if(cnt->next) { Node *temp=cnt->next; cnt->next=(Node*)calloc(1,sizeof(Node)); cnt->next->pre=cnt; cnt->next->next=temp; temp->pre=cnt->next; } else //尾部插入 { cnt->next=(Node*)calloc(1,sizeof(Node)); cnt->next->pre=cnt; } cnt=cnt->next; cnt->exp=input[1]; cnt->num+=input[0]; } } } cnt=head; while(cnt->next) { if(cnt->next->num) printf("[ %d %d ] ",cnt->next->num,cnt->next->exp); cnt=cnt->next; free(cnt->pre); //4.配合頭結點進行free操作,保證沒有內存泄漏 } free(cnt); //(接4)僅需在最后多free一次,無須單獨處理指針 printf("/n"); } return 0;}雖然看上去鏈表的處理很復雜,但實際上十分有效,使用這樣的思路就直接AC了。
還有一點要注意:盡量避免exp這樣的變量名,因為會與庫函數重名!要不是本代碼中這是一個成員變量,他會直接CE!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