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uts設計的第一目標就是使MVC模式應用于web程序設計。在這兒MVC模式的好處就不在提了。
Struts2有兩方面的技術優勢,一是所有的Struts2應用程序都是基于client/server HTTP交換協議,ThejavaServlet API揭示了Java Servlet只是Java API的一個很小子集,這樣我們可以在業務邏輯部分使用功能強大的Java語言進行程序設計。
二是提供了對MVC的一個清晰的實現,這一實現包含了很多參與對所以請求進行處理的關鍵組件,如:攔截器、OGNL表達式語言、堆棧。
因為struts2有這樣目標,并且有這樣的優勢,所以,這是我們學習struts2的理由,下面,我們在深入剖析一下struts的工作原理。
Suruts2的工作原理可以用下面這張圖來描述,下面我們分步驟介紹一下每一步的核心內容
一個請求在Struts2框架中的處理大概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客戶端初始化一個指向Servlet容器(例如Tomcat)的請求
2、這個請求經過一系列的過濾器(Filter)(這些過濾器中有一個叫做ActionContextCleanUp的可選過濾器,這個過濾器對于Struts2和其他框架的集成很有幫助,例如:SiteMesh Plugin)
3、接著FilterDispatcher被調用,FilterDispatcher詢問ActionMapper來決定這個請是否需要調用某個Action
FilterDispatcher是控制器的核心,就是mvc中c控制層的核心。下面粗略的分析下我理解的FilterDispatcher工作流程和原理:FilterDispatcher進行初始化并啟用核心doFilter
[html]view plaincopy%20 %20對于sturts2自帶的攔截器,使用起來就相對比較方便了,我們只需要在struts.xml的action標簽中加入<interceptor-ref%20name="%20logger%20"%20/>并且struts.xml擴展struts-default,就可以使用,
%20 如果是要自定義攔截器,首先需要寫一個攔截器的類:
[html]view%20plaincopy%20并且在struts.xml中進行配置
[html]view%20plaincopy%208、一旦Action執行完畢,ActionInvocation負責根據struts.xml中的配置找到對應的返回結果。返回結果通常是(但不總是,也可能是另外的一個Action鏈)一個需要被表示的JSP或者FreeMarker的模版。在表示的過程中可以使用Struts2 框架中繼承的標簽。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涉及到ActionMapper
在上述過程中所有的對象(Action,Results,Interceptors,等)都是通過ObjectFactory來創建的。
struts2相對于struts1來說簡單了很多,并且功能強大了很多,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
從體系結構來看:struts2大量使用攔截器來出來請求,從而允許與業務邏輯控制器 與 servlet-api分離,避免了侵入性;而struts1.x在action中明顯的侵入了servlet-api.
從線程安全分析:struts2.x是線程安全的,每一個對象產生一個實例,避免了線程安全問題;而struts1.x在action中屬于單線程。
性能方面:struts2.x測試可以脫離web容器,而struts1.x依賴servlet-api,測試需要依賴web容器。
請求參數封裝對比:struts2.x使用ModelDriven模式,這樣我們 直接 封裝model對象,無需要繼承任何struts2的基類,避免了侵入性。
標簽的優勢:標簽庫幾乎可以完全替代JSTL的標簽庫,并且 struts2.x支持強大的ognl表達式。
當然,struts2和struts1相比,在 文件上傳,數據校驗 等方面也 方便了好多。在這就不詳談了。
一個比較優秀的框架可以幫著我們更高效,穩定的開發合格的產品,不過我們也不要依賴框架,我們只要理解了思想,設計模式,我們可以自己擴展功能,不然 就要 永遠讓別人牽著走了!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