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哈希
先來了解一下Hash的基本思路:
設要存儲對象的個數為num, 那么我們就用len個內存單元來存儲它們(len>=num); 以每個對象ki的關鍵字為自變量,用一個函數h(ki)來映射出ki的內存地址,也就是ki的下標,將ki對象的元素內容全部存入這個地址中就行了。這個就是Hash的基本思路。
為什么要用一個函數來映射出它們的地址單元呢?
假設現在我要存儲4個元素 13 7 14 11
顯然,我們可以用數組來存。也就是:a[1] = 13; a[2] = 7; a[3] = 14; a[4] = 11;
當然,我們也可以用Hash來存。下面給出一個簡單的Hash存儲:
先來確定那個函數。我們就用h(ki) = ki%5;
對于第一個元素 h(13) = 13%5 = 3; 也就是說13的下標為3;即Hash[3] = 13;
對于第二個元素 h(7) = 7 % 5 = 2; 也就是說7的下標為2; 即Hash[2] = 7;
同理,Hash[4] = 14; Hash[1] = 11;
現在我要你查找11這個元素是否存在。你會怎么做呢?當然,對于數組來說,那是相當的簡單,一個for循環就可以了。
也就是說我們要找4次。
下面我們來用Hash找一下。
首先,我們將要找的元素11代入剛才的函數中來映射出它所在的地址單元。也就是h(11) = 11%5 = 1了。下面我們來比較一下Hash[1]?=11, 這個問題就很簡單了。也就是說我們就找了1次。這個就是Hash的妙處了,通過制定一個規則(函數)來映射出它的地址,數據也就能通過這個規則去找到它的內存地址了。
Ruby中的Hash結構
1.創建哈希:就像創建數組一樣,我們可以通過Hash類來創建一個Hash實例:
h1 = Hash.new #默認值為nilh2 = Hash.new(“This is my first hash instance”) #默認值為” This is my first hash instance”:
上面兩個例子都創建了一個空的Hash實例。一個Hash對象總是有一個默認的值——因為如果在一個Hash對象里沒有找到指定的索引(key),將會返回默認值。
創建了Hash對象后,我們就可以像數組那樣給他添加/刪除項了。唯一不同的是,在數組中的索引只是能整數,而在Hash中索引(key)可以是任何類型(any type of object)且唯一的數據:
h2["one"] = "北京"h2["two"] = "上海"h2["three"] = "深圳"h2["four"] = "廣州"
Note: 如果在給Hash賦值時,使用的相同的key,那么后面的值會覆蓋掉前面的值。另外,Ruby還提供了一種方便的創建和初始化Hash的方法,只需要在key后面加一個=>符號并跟一個值即可。每個key-value對用逗號隔開。然后整體用大括號括起來:
h2 = {"one" => "北京","two" =>"上海","three" =>"深圳","four" =>"廣州" }
2.通過索引存取Hash的值:
要想獲取某個值,可以用下面的方法: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