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電氣部分
一、影像傳感器的損耗
實際上對于CCD的老化問題也是平時數碼愛好者在論壇上爭論頗多,最讓消費者感到不安的幾個問題之一。首先提一下CCD本身的物理結構,它不過是一種在硅基板表面通過絕緣膜使大量獨立的透明的光電二極管排列起來的簡單固態電子器件。其核心部分布滿了感光電極,比如300萬像素的1/2.7英寸的CCD表面就有存在了320萬左右個感光電極,其中包含關聯成像的300萬個有效像素及作信號傳輸用途的20多萬個其他像素,它們兩兩之間的間距可想而知有多小。并且從開機始,只要數碼相機置于除瀏覽照片以外狀態的話,CCD就始終處于帶電的作動狀態,這是因為在數碼相機內部快門葉片是一直開放的,只有當我們按下快門釋放開關的時候,快門葉片才張合一次然后又常開,也就是說光線會一直穿過快門被CCD感知,雖然此時CCD并未對攝取的光信號作任何處理,但它確實是長時間處于曝光狀態。
理論上來說只要CCD在工作就存在內部的消耗,曝光時間越長且感知的光線強度越大,對CCD的消耗就越大,故從這方面看來廣為流傳的數碼相機使用時間越長拍攝出的照片中的噪點越是明顯的說法在理論上是成立的。感光時光信號被CCD攝取,并轉換成電荷保存在電極下,也正是由于電極間距非常小,電極彼此間受到的光電磁干擾也對CCD的壽命構成了巨大的隱患,因此CCD內部便會出現感光電極的電氣穩定性下降的情況,且電極下半部分蓄積電荷的能力也有所下降,進而造成畫質噪點的增加和紫邊現象(數據信息部分丟失導致色彩還原時出現紫邊)的突出。
其實歸根結底,最讓我們擔心的是CCD會不會在使用段時間后突然出現壞點,理論上來說是有這種可能的。一般情況下出現壞點就表明此塊CCD將要壽終正寢了。當然這一災難性故障也不會在一兩年內出現,倒是有可能待你升級機器的時候還未見壞點出現。壞點的出現是因為CCD上感光電極的電氣性能下降以至于電極不能感知光線強弱,此時CCD總處于帶電的飽和狀態或根本對光線不再敏感。正是如此我們看到的壞點大都為永遠不亮或者永遠兩者的點,而且亮著的點多數是紅色。通常廠商在修理壞點的方法都非常簡單,說白了無非是使用工具軟件修改相機中Flash-Rom里的軟件信息,屏蔽壞點位置不讓其參與成像與色彩還原,那么該點像素位置留下的空白就只能依靠其周圍像素的信息插值生成。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